李爱玲
【摘要】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材出现了第一篇文言文,整个小学阶段只有四篇文言文,数量较少。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中少量的文言文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探索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读、背、演、写”为一体的小古文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深化古文阅读:读背结合,建立深度语感;化读为演,挖掘文本趣味;以读促写,领悟文字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活动月;兴趣
当前,国家提倡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就是其中一种弘扬的方式。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出現了第一篇文言文——来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杨氏之子》,往后陆续出现了《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人教版在整个小学阶段出现了四篇文言文,集中在高段,且数量较少,而即将在2019年下半年全面铺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新教材,则提前在三年级上册选入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并且古文的篇目数量也增多了,可见部编版教材对古文学习的重视。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也叫做小古文,但语文教材中的几篇小古文仅仅是引子,还需要老师通过活动带领学生走向课外小古文的探索和阅读学习。因此,笔者在教学《杨氏之子》一课后,于班级举办了一次小古文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活动准备——抓住契机,点燃兴趣点
学习完课文《杨氏之子》,笔者当即给学生阅读了《世说新语》中另外两篇小古文,读完后,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把握住他们正值浓郁的兴趣,趁机探询“是否可以举办一次小古文学习月活动”,大家欣喜赞成。继续追问——“可以怎么开展这次活动呢?”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动提出和策划的学习任务将会更利于学习任务的推动实行。最终,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读、背、演、写”小古文学习活动敲定下来。活动计划表如下:
整个活动的阅读资源选自小古文课程开创者朱文君老师主编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里面选取的小古文简单易懂,趣味盎然,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阅读。
二、活动过程——注重评比,维持兴趣度
1.读背结合,建立深度语感
首先开展“兴趣导入课”,向全班宣布小古文学习活动正式展开,并借用《全国小学生小古文作文大赛第一第二届作品精选》的内容,和学生分享同龄人用文言表达身边人事物的古色古香的文章,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小古文的特点是:利落、精妙、优雅,多以短句表达,韵味悠长。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也能读懂同龄人写的小古文,并且深感其趣时,笔者抛出话题——读背小古文。能写出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古文,是建立在大量熟读小古文的基础之上的。读,是语感的培育,是写作的根基。由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动力。在一个多月的读背过程中,辅之以必要的奖励手段,结合班级正在实施的“小组争霸”奖励制度,给背诵古文的个人和小组进行嘉奖,以此保持住学生参与古文活动的热情。无论是何种阅读活动,在形成习惯之前,都应该用评比奖励制度保持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之间相互进取的活力。
2.化读为演,挖掘文本趣味
表演是故事的再现和再创作。表演小古文中的故事,首先能够训练学生将古文转换成白话文的能力,其次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深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斟酌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这不仅能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出无限趣味,更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延伸。在表演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古文故事进行排练,表演时,先朗读一遍原文,接着用古文或白话文进行演绎。最终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和最佳演员,以表鼓励。
3.以读促写,彰显文字魅力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以小古文写作范文为例,对于一些常见的人称代词、语气助词做个总结归类,由学生提问,学生尝试解答,老师再趁机解答。分享阅读之后,学生知道了如果自己要创作小古文,需要到达一个怎样的程度,而这个程度是他们可以触碰到的。指导写作时,可以推荐学生参考平时做作文素材积累的生活素材本,直接进行“文白”转换。分享以下三则学生创作的小古文:
父欲求新职,试于社。社总经理与面试官亲面,笑而不语,以为父乃无能之辈也。父不悦,乃示简历与薪钞簿,亦付之一笑。其时,二人翻阅。经理愈阅愈恐,吾父之薪竟长其数倍矣!其面虽恐,仍强挤笑颜,不敢正视吾父。吾闻之捧腹。——《笑面》
一日,吾往友家戏玩,吾友突问:“可否将纸点燃,置入瓶中,令剪子使腊肠腊肉串烤之?”遂二人试之。顿时,肉滋滋流油,香气诱人。尝之,味美。未料,当晚吾与友肚泻,于厕中待近一时辰,惨哉惨哉!——《烤肉》
周四,午餐之时。诸生喜不自禁,或笑或嚣。教官怒发冲冠 ,大喝。诸生即止。教官又责诸生以手背于后,生从之。旁一桌皆窃笑,教官怒甚,喝其桌之人立。无人敢哗矣。教官又训诂久,生饥甚。良久教官命生食。言方落,生遂如窝之豕抢食。食瞬光矣。——《午饭难》
在修改学生上交的作品时,笔者认为应该带着这样一个原则——尽量保留原生态创作。原因有三:
1.现实难度的考虑
学生接触小古文是一件新鲜事,创作小古文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要把现代文语境突然完美地转换到纯粹古文语境中,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我们不应该带着高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小古文写作。只要学生能够基本明白小古文多用短句,有倒装,有省略,很简洁,就足够了。如果把学生的小古文按照严格标准去修改,那么学生写的文章全部都会面目全非,再也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2.现代词汇的影响
新鲜事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层出不穷,新词汇也随之大量涌现。学生写的小古文古味不浓郁,也是因为使用了当代惯用的新词。比如,“军训”“猫眼”“总经理”“面试官”“周四”等等。其实这也是与时俱进。
3.提升空间的保留
笔者在修改一学生的这句话时——“见月悬于空,似玉盘,明亮美丽”,考虑“明亮美丽”是否应该更换词语。如果想要古味浓郁一点,当然可用“皎洁生辉”等词,但是后来选择保留原词。这个问题不是致命性的,所以不“动刀”。保留住,待日后他重新看起当时的文章,自行醒悟,给进步留一个机会。
三、活动尾声——成果登报,延长兴趣感
活动后期,班级制作了一份小古文专题的报纸。本班学生共39人,最终投稿24篇小古文,老师修改后选登班级报纸的有17篇。作品登上班级报纸,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和最大的鼓励,此外,这些学生还获得到小奖状和小礼物,让他们充分体会由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
要传承经典,仅仅依靠一次这样的古文阅读推广活动是不够的,仅仅依靠一个月也是不够的。不否定这次阅读活动具有“抛砖引玉”的意义,但也确实只是“走马观花”。阅读经典应该渗透在学生的每一天早读,渗透在专门的国学课堂上,甚至是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因此在活動的尾声,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其他的古文课外阅读书目,如,《菜根谭》《说文解字》《围炉夜话》《世说新语》《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明清小品文选》等等,把古文学习拓展到课外,延长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这些书籍的喂养之下,学生要写成一篇不错的小古文,将不再是难事。
四、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古文学习月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小古文推广人朱文君老师有一个生动比喻:“如果整个文言文宝库是无边无际的海洋,那小古文就是文言瀚海前清浅的海滩。即使孩子们还不会游泳,也并不影响他到这浅滩上玩一玩水,捡一捡贝壳。等熟悉了水性,他自然会到文言瀚海中去遨游。”小学阶段正是让学生去学习小古文熟悉“水性”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进入中学阶段面对高难度文言文时的束手无策。
参考文献:
[1]高媛.小古文的文体特点及其教学策略——以小古文《菊》为例[J].语文学刊,2016(12):156-157+17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3]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100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5.
[4]孔令凯.关于小古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以部编本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5):57-60.
[5]雍韦伟.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18(3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