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要:导学案是一种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它的主要内容在于充分体现课标要求基础上,汇集了知识梳理、能力训练、思维拓展、巩固练习等。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应该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处理好三种关系。
关键词:导学案;课前;课中;课后
导学案是一种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它的主要内容在于充分体现课标要求基础上,汇集了知识梳理、能力训练、思维拓展、巩固练习等。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激發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路线图。同时,它还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
导学案的优势作用毋庸置疑,可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就成了乞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把导学案等同于单纯的训练案,在课堂上像处理习题一样进行教学,这距离高效课堂相去甚远矣。诚然,导学案的核心因素是通过探究问题式的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导学,但要使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思考这样的情境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习题处理。
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应该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课前,处理好导学案与知识生成的关系。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习环节,二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巩固练习、学习小结),三是课后拓展延伸。在预习阶段中,导学案的使用虽不是最主要的,但其使用过程中的生成内容也会为导学案质量的提升提供很好的帮助。教学实践过程中,导学案一般早于课堂教学的进度而编写完成。教师要尽量在上课前一到两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借助闲暇时间进行预习,在下一节课上课前一段时间收齐后进行适度批阅,进一步了解学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对学生预习过程中简单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如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探究性问题的简单思考和书写等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二次补充,使导学案得到更合理的改写和补充完整。
二、课中,合理运用导学案(处理好导学案与知识提升的关系。)
导学案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一位只有形却无声的“老师”。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具体、最到位、最恰当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学习方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解疑答惑,不断向前,直至达到学习的目标,完成学习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分组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适时地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每节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经过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三、课后,做好导学案二次批阅。(处理好导学案与知识拓展的关系。)
导学案的内容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课前、课堂学习内容相当重要,但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后的学习与指导,尤其要注意做好导学案的二次批改。导学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经过课堂学习,对于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学生已基本完成,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后拓展延伸,继续完善的。教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示在学案上,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内容,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教师的二次批改便于进一步了解学生最后的学习状况,同时,二次批改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帮助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总之,有效使用导学案,既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导学”中引领学生发展[J]. 韩林森. 宁夏教育科研 2012年01期
[2]浅谈数学课堂“导学活动”的设计策略[J]. 杨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