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2016-09-22 16:36谢瑞红
成才之路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课后拓展阅读教学

谢瑞红

摘 要:阅读一篇课文,不能局限在文本本身,要挖掘出拓展点,进行有效补充,要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适当的拓展。课始拓展,激发兴趣;课中拓展,加深理解;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拓展;课始;课中;课后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37-01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些写作背景比较久远,学生在阅读这样的课文时,会有一定的障碍。教师要进行适当拓展,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如何进行拓展呢?

一、课始拓展,激发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至关重要,好的开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时代久远,或者离学生现在生活较远的课文,可以在教学的开始就适当补充些材料,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并能带着已有的知识或者情感走进课文,从而产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拓展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等,要结合具体的课文而定。

(1)文字拓展。即课前搜集和课文相关的文字背景或材料,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对和课文相关的资料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把握。拓展的文字要精简,不能是长篇大论,让学生阅读起来很费时;也不能太深奥,让学生读起来很困难。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课文的形式是诗歌,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发生的背景不了解,对王二小也不了解。在教学开始,教师可以对抗日战争作简要的介绍。语言要浅显易懂,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所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再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由于民族风情的不同,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缺少真实的体验,学生对泼水节的体会就不会很深。教学开始,教师可以拓展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让学生对这个节日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就会理解文中人们的种种表现。

(2)音画拓展。即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和课文相关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音画拓展的好处在于,从学生的感官刺激出发,会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和认识,这种印象很深刻,能帮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可在教学开始播放制好的关于“黄河”的视频,然后展示羊皮筏子的图片。音频、视频和图片真实地再现了黄河的气势,对学生形成了震撼和刺激,令人心胸激荡。羊皮筏子的构造简单,体积的小,又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两者对比,会让学生对黄河的主人产生由衷的敬佩。这样的拓展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课中拓展,加深理解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阅读障碍,特别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受年龄及知识基础的限制,往往理解很肤浅。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进行引导。拓展补充资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能让学生从补充的资料中找到和课文相关的连接点,从而让学生产生新的感悟。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在教学妈妈给姐姐裹脚,姐姐痛苦的句子时,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情况不了解,对姐姐的痛苦感受不深。这时,教师可以拓展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图片,让学生从那些扭曲的图片中,直观地感受裹脚给人带来的痛苦、恐怖。理解姐姐为什么那么痛苦,孙中山为什么生气、心疼,最终要破除这个陋习。再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学生对爸爸的行为不理解,认为太死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学生对美国的相关规定不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美国对钓鱼的相关规定,让学生能够理解爸爸的苦心。课文的人文性就会真正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值得注意的是,课中拓展要找到拓展点,要把握拓展的时机,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要拓而有度。拓展是为学生阅读文本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把拓展的材料作为阅读的重点。

三、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学生阅读完一篇课文,也理解到位了,还需进一步进行提升。通过拓展和课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用从文中习得的方法,或者感受到的情理,再次走进另一篇文章,由此及彼,获得思想情感、学习方法等综合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只有从课堂阅读中走出来,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一味地囿于课堂,学生学习语文之路就不会越走越宽阔。例如,学完了《月光启蒙》一文,学生知道了作者从母亲身上受到了启蒙教育,让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仅仅知道这个还不够,还要让学生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进一步感受。可以补充作者其他的一些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课文中的那些童谣、歌谣等相对照,寻找到它们相似的地方,让学生对作者的感受有更深切的认知。这些补充的作品,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作者的表达风格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文章的内容,连同表达方式一并内化在学生的心中。再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可以在教学的最后,补充宋庆龄的资料,让学生把宋庆龄和樟树对照起来,寻找她们相似之处。如此,作者的表达方法,就会在比照中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四、结束语

总之,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文本身,要充分挖掘可以拓展的点,适时、适当进行必要的补充,让学生的阅读丰厚起来,让学生的能力强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艳霞.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6).

[2]陈春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维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

猜你喜欢
课后拓展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谈谈高职数学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