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研究述评

2019-09-10 07:22连泽纯戴嘉耀许钊钿
关键词:以文化人育人功能

连泽纯 戴嘉耀 许钊钿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核心要求是育人。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学术界对高校学生社团研究主要分为两种方向,即管理育人和以文化人。这两种研究方向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工作政策的革新,呈现不同的育人路径与效果。结合我国高校情况和政策发展,以文化人的社团育人研究将是当前及未来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育人;以文化人;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72-04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发组成、根据管理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社团育人功能是指高校学生社团具有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人才、使受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功能。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最早的“抗俄铁血会”,还是当前各式各类社团,其发展内涵均与育人密切相关,即注重人的培养、关注国家命运、推动社会革新。正因其育人功能,高校学生社团长期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被视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社团的研究中,社团管理的研究更受学者的重视,而社团育人的功能仍有待开发。目前学者对社团育人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育人和以文化人两方面。整合社团育人的代表性文献,对这两种研究方向进行详细梳理和述评总结,并结合当前情况,展望社团育人议题的未来重点研究趋向。

一、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育人研究

21世纪以来,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激增,有关社团管理的文件陆续出台,社团发展与管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1]。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团发展问题的对策方面,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涉及社团管理育人功能。广义上,管理育人以社团为中心,通过与其相关的一切人员与环境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统,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2]管理育人的相关研究主要可分为管理经验研究、管理理论研究、管理形式研究三大方面。

(一)从管理经验入手,探索社团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基于自身管理经验,对本校学生社团进行调研,指出社团现存管理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目前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制度规范上,管理机构缺位、社团定位不明;组织建设上,干部队伍建设滞后、社团留人困难重重;活動管理上,社团活动目的不明,且监管机制落后牵制着社团的发展;活动保障的问题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为物质条件难以保障与专业指导教师缺位两大方面[3]。面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何淑娟等人提出要从顶层设计开始,转变观念。通过拟定相关制度,构建管理机制,强化领导与管理。积极引导,配套资源,呈现多元而独具风格的社团活动,深化活动实施效果。[4]

(二)从管理理论入手,阐述社团管理路径

除了依托实践经验,国内学者多有从相关管理理论切入,并以此对学生社团管理路径的实现进行研究。于淼针对高校社团建设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借鉴现代管理学的“六西格玛”理论,从社团成员的满意度出发,了解社团成员的实际需要,进而对社团建设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5];詹捷慧用情景领导理论,对社团管理中存在的“缺失指导、支持力度有限、成熟度不高以及低年级成员偏多”等困境进行优化。他认为,依据社团成立年限的不同,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才能取得最优化最有效的管理,达成社团育人的目标[6];戴维、邹佳锜通过引进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7],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方向明确性特征,从而使得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此外,还有学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认为社团管理过程应更关注学生的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三)从管理形式入手,探究社团管理改革

许多学者着眼社团管理的具体环节和形式,对社团管理的改革提出新的创想。伍德勤提倡将高校学生社团纳入“正规”的育人渠道中[8],张科认为社团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应该引入学分制和课程的理念,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学生的活动都看作是社团活动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化将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参与热情,使以往社团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指导老师缺位、社团成员积极性低以及活动持续性弱”等问题迎刃而解。[9]俞慧刚则认为校企合作育人是社团专业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等社会化素养将得到较大的提升[10]。更多的学者认为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使用重于培养,命令多于指导”,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所以现阶段,在社团管理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综上,以管理育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研究侧重对现有管理经验的总结、管理理论的建构以及具体形式的探究,表现为重视管理模式的架设、管理环节的完善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高校学生社团以文化人研究

随着研究的推进,侧重管理育人的研究方向因重视管理环节的完善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暴露了其中不足:仅简单地以科学理性的管理思维看待管理问题,而忽视了育人是过程性问题。育人效果需要长期的形成过程,于是以文化人社团育人研究的方向进入了学界视野。“以文化人”意指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与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这说明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文化人与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有关两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成为另一研究方向,主要可分为文化内容选择、效果产生机制两大方面。

(一)从文化内容选择入手,探索以文化人具体应用

“文”是以文化人中的要素之一,是开展“化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文化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涵。陈灿芬认为,文化建设是社团建设的核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而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更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高地;[12]冷庆丰、刘大卫指出,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以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培养人、以和谐文化思想塑造人、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人、以改革创新思想激励人。[13]也有学者对社团文化活动的具体文化内容选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或指出在学科性社团建设中,应以专业学术探索为核心,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造就社团成员严谨专业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或提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普及国学文化为主旨,积极探索国学社团在高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工作的推进作用;又或认为可发挥高校学生奖助社团的文化育人功能,以各类志愿服务互动宣扬感恩文化,并在实践中助力贫困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文化人中“文”的首要选择,是当前高校社团实现“以文化人”育人功能中的重要因素。

(二)从效果产生机制入手,阐释以文化人发生路径

以文化人育人效果的形成必然有其产生的机制,国内学者对此亦展开了相应的研究。杨飞龙引入隐性教育理论,认为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非正式课程活动,区别于学校正常教学的显性教育,具备隐性教育的特征,通过社团学习、生活的整体环境,与学生情感相融,将教育间接、持久地渗透其中,形成隐性育人效果;[14]郭泽忠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入手,认为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隐性教育观念具有融通性,可以通过社团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受教育者在常居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得以激发,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从而实现育人功能;[15]莫忧、田星杰、刘昊从戏剧欣赏的角度入手,认为大力发展戏剧社团,以戏剧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思想,让受众在戏剧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教育、熏陶;[16]陈凯、杨连生则提出了濡化、内化、外化——三重递进循环结构的社团文化育人机制,认为社团文化将在代际传承、自我启迪、躬身践行中形成育人效果。[17]从以上效果产生机制研究可見,社团文化育人效果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良好的文化氛围契合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特质,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功能的加强

在社团管理育人的研究中,虽然很大一部分研究针对社团的困境进行阐述,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但这些研究大多从学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出发,其论述往往流于表面,难以实际操作,也无法得到较好的推广,加之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难免有千篇一律之感。管理理论的研究方面,对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学生社团的管理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但忽视了学生社团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因而简单地将企业管理理论套用在学生社团之上,极易异化学生社团本身的育人功能,使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过程中偏重效率,而忽视效果发生的过程。学者对社团改革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学分制改革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部分社团发展和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建构阶段,尚未得到实证,亟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

管理育人的研究过于关注管理环节的完善、管理效率的提高,多以命令领导的方式开展工作,忽视育人过程的引领。众多缺陷逐步呈现,使管理育人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陷入困境。而以文化人的社团研究对社团育人的过程性问题的重视,为高校学生社团研究带来新的活力。

以文化人的社团育人方向强调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重视文化环境的营造,关注育人的过程问题。因而高度契合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高度契合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特质,使学生能在社团活动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教育及熏陶,获得思想道德的提升以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社团的育人功能。

尽管以文化人的社团育人研究方向较为契合当前社团育人功能的发展需求,但仍有较多不足。已有研究虽对社团以文化人应选择的具体文化内容进行了阐述,主要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应用,但核心价值观涵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核心品质,属于集合性概念,而多数研究仅停留在价值观的整体阐述而对单个核心品质缺少深入细致的剖析,大而不精,无法提供精细化的文化内容选择方向;在效果产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虽解答了文化育人效果产生路径的问题,但多数研究仅停留在产生机制的理论构建和阐释上,较少将文化内容与效果机制进行共同讨论。这使得两者如何在实际工作环节共同发生效果的问题无法得到解答,导致研究成果难以对具体的管理环节提供指导意见,难以解答高校学生社团应以何种文化为核心内容、通过何种途径、开展何种活动、达成何种育人效果等问题。因而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实际育人工作缺少现实指导价值。但不可否认,因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要求及高校学生社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文化人将持续成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研究的重点方向。

四、未来研究展望

基于以上对两种研究方向的梳理,结合当前国情可知,国家及高校对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等性质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及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将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命令多于指导、重科学管理、轻育人过程的管理育人方向的研究热度将有所转变,以文化人研究方向将在管理育人的基础上为社团育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并因其重核心文化引领、重文化氛围营造、重育人过程形成的特质而持续受到关注。

当前及未来的有关研究将进一步发展以文化人的研究,对核心文化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剖析及选择,并注重具体文化内容与效果产生机制在工作实践环节的相融并进。解答高校学生社团应以何种文化为核心内容、通过何种途径、开展何种活动、达成何种育人效果的问题。让以文化人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契合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特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育,成长成才。

同时,党和国家有关青年工作思想理论的推陈出新,应是以文化人社团育人研究的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发表的一系列关于青年大学生的重要论述。与青年工作高度相关,可能成为学界在当前及未来关注的“以文化人”社团育人研究的重点方向。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着眼历史发展与现实要求下,牢牢把握培养和造就中國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性,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精神指导着青年工作的具体开展,说明了以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青年价值观养成为导向,探索建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将是针对青年成长特点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所选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丁.共青团组织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治理的历程研究[J].青年研究,2017(05).

[2]朱政.高校管理育人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3]吴洁.高校社团组织管理之思考:以社会转型为视域[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0(01).

[4]何淑娟.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实现研究[J].才智,2017(09).

[5]于淼.大学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长春市9所高校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1).

[6]詹捷慧.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6(13).

[7]戴维,邹佳锜.关于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

[8]伍德勤.优化本科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10(6).

[9]曹娟.高校大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问题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

[10]俞慧刚,项建国.社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内涵特征、动力逻辑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7).

[11]李鑫.文化发展重在以文化人[N].人民日报,2012-04-25(007).

[12]陈灿芬.高校社团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高地[J].社会科学家,2016(03).

[13]冷庆丰,刘大卫.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艺术百家,2010,26(S2).

[14]杨飞龙.高校学生社团隐性育人功能刍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15]郭泽忠.从“最近发展区”视角看高校社团隐性育人功能——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2).

[16]莫忧,田星杰,刘昊.基于高校戏剧类社团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9).

[17]陆凯,杨连生.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9).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育人功能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
文化新论四题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