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背景
初三的学生,中考临近,大量作业堆在面前,如何才能从容应对?怎样才是有效的学习?此时,班主任不仅要指导学生调整心态,还要指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前我们对改进学习方法的行动多是零散的,此时我们需要集中地进行一次深入的“探寻”。在实施了一周的“极速挑战”(每天尽可能地在学校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之后,我们设计了本次主题班会。
二、教育目标
1.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合作与分享,锻炼组织、沟通能力。
2.打开自我、突破局限,合理地表达、吸纳,提高认知水平。
3.实施自主跟进、二次反思,改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三、活动准备
1.提前一周预告本次班会的主题,开展“极速挑战”,让学生提前进行思考和探讨。
2.调查:(1)你觉得你会学习吗?(2)你遇到过怎样的学习障碍?(3)在学习中,你有怎样的妙招、高招?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获取班会相关“素材”。
3.学生采访各任课教师,请任课教师指点学习方法。
四、实施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你会学习吗”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是我们的“主业”,大家都在学,但效能却有不同。效能的不相同,除了个性的差异,还有学习方法的区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承认差异,认同效能,第一时间进入“班会状态”。
(二)过程
1.分享上周“学习”体验。
主持人:针对目前班上同学因为写作业影响晚上休息的现象,上周我们班开展了“极速挑战”活动。下面,请部分同学谈谈体验——
3-5名学生分享。
主持人:他们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大家争先恐后,不排斥,见效能,大大提升了写作业的速度,也提振了自身的精神面貌。希望这个状态能得以保持,同时受这个“尝试”的启示,掌握一定的方法,对于我们学习至关重要。我们还同步做了一个调查——
2.展示调查结果。
主持人(结果分析):大家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对学习效果不太满意;有些同学在学习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障碍,如怕写某科作业,在家写作业时会犯困,自己单独写作业的效率不高,家长总会让自己有写不完的作业;也有不少学生还有自己独有的高招、妙招。
下面,请让他们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在班会上分享是一个集中的“汇报”,真实、精练,同时也引发大家对问题的共同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以便更深入地置身教育情境中。
3.高招、妙招的分享。
学生分享:(1)先做该做的,再做想做的;(2)给自己定时、定量;(3)有计划地自我添加;(4)和自己或同桌做个约定;(5)给自己一些小犒劳……
【设计意图】我们更多是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利于大家的领会、借鉴,过程也是对参与者的锻炼和提升,同时还给分享的同学以激励,这叫“乘势”。但是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勇于改变自己(离开原来的低位)。对于新的困惑,我们还将会继续关注。
4.任课教师分享。
语文汤老师:重视阅读,重视课堂,重视答题……
数学侯老师:由浅入深,弄清脉络,精耕典型,强攻错题……
化学姜老师:有信心,别吓唬自己,熟记化学方程式,每章结束时做些梳理……
政治樊老师: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答题,关注时事热点,做些结合、对比性的题目……
【设计意图】每一个学科都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习也好,考试也罢。我们的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指导”,会产生大不同的效果,这是“顺势”。
5.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同学们,大家今天的探讨让我明白了许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催生好的学习效果。找到并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从上一周的“激情学习”到今天的“方法透视”,都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我们的學习对象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如今天探讨的话题),学习陈述性知识需要投入,学习程序性知识需要专注,学习元认知知识需要反思(举一例)。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的“磨刀”一定能助大家更好地“砍柴”。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是很棒的,相信你们定会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超越!
【设计意图】肯定并赞赏学生本次班会的组织、召开和可能达到效果,进一步就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以指导,激励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这是“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