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均芳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只有让阅读主体自主体验与理解,才能够深化感悟与思考,获得知识积累、思想启发与情感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体验式阅读逐渐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重要途径。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直观体验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并且存储了对客观事物的直观体验,这些直观体验在一定的情境下能够被唤醒。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手段构建阅读情境,让阅读文本与学生脑海中的直观体验相互碰撞,以实现对文本的直观感受。
例如,在教学《春》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导入中,抓住“春草图”的文字描写,结合语言、文字、视频为学生展示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动态美,“嫩嫩的”“绿绿的”的色彩美,以营造绿草如茵的情境,同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春天小草的观察与体验。进而在情境引导与情感体验中逐渐过渡到文本阅读。可见,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背后情感的直观体验。
二、 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体验式阅读强调学生主体与阅读文本之间的直接互动与交流。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起到启发思想、慰藉心灵的作用,关键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将自身的情感表达渗透到不同的角色、情境中,对文字背后情感的挖掘也是体验式阅读的主要目的。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表演小组,并提供布景、服装等,让各组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裁缝、平民、孩子等,在表演与对话中浸入角色,进而体验、理解皇帝的荒唐、裁缝的狡诈、大臣的奉承、平民的附和与孩子的诚实。這样才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在角色中体验童话故事背后的深意。
三、 合作交流,交换阅读中的不同观点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交换不同的阅读体验,并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化文本理解。
例如,在《社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阅读体验小组,并利用相应的阅读任务,激发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在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点拨学生,如“作者如何评价社戏?”“戏真的好看吗?”等等,让组内成员反复阅读文本,并交换意见,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对这一难忘的童年经历赋予的感情。
四、 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文字中自由徜徉,用自己的创造力赋予文本更加丰富的内涵。
例如,在《恐龙无处不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完成主要的阅读教学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讨论题目:恐龙化石的发现属于生物学,板块构造属于地理学,而阿西莫夫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却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与阐述,这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经过学生对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相互影响与促进的了解,引导学生要善于联想与想象,在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建立联系,并拓宽思维发展领域,进行对想象与创造的探索。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的理解与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合作交流、拓展阅读等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互动交流中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