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治的班级岗位建设

2019-09-10 07:22吴婷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公民教育

【编者按】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指向班级日常的教育教学,更指向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自主管理中,学生真正理解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义务和在群体生活中的责任,并在公共事务的参与中逐渐形成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为了进一步展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育人价值,本栏目刊发2篇文章,分别从班级岗位建设和班级会议这两个角度介绍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希望能给广大一线班主任一些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班级岗位建设是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有效抓手。班级岗位建设包括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和岗位评价四个环节,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岗位建设环节中的育人价值,掌握班级岗位建设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具体的原则和策略,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同时,更好地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学生自治;班级岗位;公共生活;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9-0050-03

【作者简介】吴婷,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小学(上海,200030)教师,高级教师。

班主任开展班级岗位建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有助于平等互助班级氛围的建立,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笔者基于实践,探索了班级岗位建设的四个环节,即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融入岗位建设中,让班级岗位建设真正发挥育人价值。

一、岗位设置:从“按需设岗”到“因人设岗”

当前,很多班主任还是采用“按需设岗”以及“因岗定人”的方式,即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来设立岗位,这样做虽然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也能使班级管理短时高效,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学生的能力和人格没有真正得到培养。笔者遵循“因人设岗”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需求设立不同的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1.了解意愿,挖掘优势。

岗位设置要尽可能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设立小岗位。到了中高年级,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班级小岗位设置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寻求适合的岗位。

2.共同讨论,明确职责。

小学低年级阶段,关于岗位职责可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定,到了中高年级,班主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或分组讨论确定。但必须做到职责表述清晰,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提升责任意识。

3.动态调整,逐步完善。

班级岗位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班级的需求逐步完善。“动态调整”包括合并、分设、取消或增加。例如,一年级班级岗位的设置要经历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过程。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岗位设置可以进行先减再加的调整。“减”有两层含义:一是取消,如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卫生督察员”“文明小天使”等规范督促岗位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二是合并,如擦黑板和清理粉笔槽的岗位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合并成一个岗位。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活动范围的扩大,班主任可在班内增设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和全校活动的岗位,例如活动策划员、活动宣传员等。

二、岗位竞聘: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长期以来,班主任习惯分配任务,学生则习惯接受任务。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做事的效果差别很大。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班级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

1.细化职责,制定规则。

在班级岗位竞聘之前,班主任公布岗位名称、具体职责、条件和所需人数以及奖励积分,供学生对照选择。学生在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成为班级这块事务的管理专家。规则的制定必须经过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协商后确定。规则伴随着责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也不再随意地选择岗位,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后,慎重地进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2.自定名称,挂牌上岗。

每个人确认自己的岗位后可以给岗位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护绿小天使”“雨具小管家”“文明小使者”等,还可以制作专属自己的个性化胸牌。小小的胸牌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与荣誉感,也能起到自我监督和相互督促的作用。

3.岗位分类,各司其职。

在岗位竞聘的基础上,班主任引导学生对岗位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管理部门。如学习部包括各学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图书管理员、小报童等。这样就建立起了全班学生自主管理的服务网,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同时,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即为中队委員的管理内容,这样既可以明确队干部的工作职责,在相对稳定的较小范围内培养其领导能力和责任心,又可以淡化岗位间的等级差异。

三、岗位实践:从“做了”到“都做好了”

岗位实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1.定期培训,加强指导。

各个部门成员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定期召开培训会议,会议的内容包括方法指导、经验交流、问题分析、方案商讨等,这样的培训指导有利于改进学生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班主任要知道有些事情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做好,加强对学生培训和指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2.健全制度,检查落实。

在岗位实践中,一定要有制度作为保障。笔者在班级施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岗位负责人按照班级的《积分管理条例》给每个同学打分,同学可提出异议查看记录。这告诉学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需履行好义务,不能弄虚作假。

3.目标引领,鼓励创造。

班级岗位的建设需要目标的引领,同时,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有些事务性岗位的工作,学生每天重复做,可能会觉得无聊,尤其对于那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中途换岗或离岗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一方面让他们明白担任一个职务,就是承担一份责任,不能随性而为;另一方面抛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创新,使原本乏味的岗位工作变得有趣起来。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用行动丰富着岗位的内容与价值,学生的能力与热情也得到了提升。

4.定期轮换,以老带新。

班级岗位不是固定的,定期轮换既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不同的岗位体验,获得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笔者在进行岗位轮换时,有机结合了岗位评价,即在自评和他评中获得赞许的学生,能在新一轮岗位竞聘中享有优先择岗的权利;岗位工作特别出色的学生则可申请连任,也可以升级,比如语文小组长工作做得好,就可成为语文课代表的第一候选人。另外,为了避免岗位轮换带来的管理混乱,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加快对新任岗位负责人的培养。

四、岗位评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岗位评价是岗位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岗位实践为基础,又为岗位轮换做铺垫。多元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岗位工作,获得更丰富的岗位实践体验,突显岗位的育人价值。

1.制定标准,述职评议。

为了强化大家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笔者在班级定期召开全体师生参与的岗位述职评议会,通过队员对小岗位工作的评议,进一步提升岗位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作为班级主体的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选举和被选举权、表达权、投票权,其民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为最终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2.長短结合,关注日常。

岗位评价周期应长短结合,评价内容更加关注岗位负责人的日常表现。因此,笔者在班级除了“岗位标兵”“岗位能手”“岗位先锋”等较长周期的评价活动外,还增加了短期评价,包括:一事一评,在班级重要工作或活动之后开展专题评价;一日一评,在班级日记中对学生当天岗位工作情况、值日班长履行职责情况等做出评价;一周一评,对每周最佳值日生进行评价;一月一评,进行当月“岗位之星”的评比。

3.鼓励先进,适当奖赏。

无论哪个岗位,班主任都要保护和维持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人都有被肯定的需求,班主任要及时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另外,在岗位建设中还要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D:\邱\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03\KT1.TIF>

【参考文献】

[1]张鲁川.建设现代型班级[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公民教育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职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改革与工作机制创新
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基于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学生自治模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