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量化:纠偏合作学习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2019-09-10 07:22程先国熊伟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程先国 熊伟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量化评价,具有教师主宰、以个体代表小组的主观随意性,可运用分组成绩法、等级转化法、累积兑现法予以纠偏。

關键词:合作学习;客观量化;分组成绩;等级转化;累积兑现

美国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 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我国第八次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下,在我国大江南北,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教育发达的区域江浙还是相对偏僻的边远区县,各中小学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典型中,都没离开合作学习这一方式。综观这些学校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大多以“赋分”或“赠送”的方式予以评价。经常听到“你的回答正确,我给你们组加2分”“你的回答还不够完整,我给你们组加1分”之类的赋分评价,也经常听到“你真聪明,老师送你2颗智慧之星”“你回答得真不错,老师送你1朵小红花”之类的赠送评价。赋分肯定是一种量化,赠送其实也是一种量化,因其要以得到赠物的多少判胜负;但这种量化,其主观随意性太强,其评判标准不够统一,经常是我怎么样我怎么样,而不是说同学们你们看根据某一标准该怎么样。其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成了被评价的客体,评价对象不是小组全体而是由组内个体代表了小组,其评价的信度让人质疑。如何提高量化的评价信度?建立标准,让量化进一步客观化,可以避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并可让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换到学生,评价对象由小组内的个体变成小组的全体。如何有效地予以客观量化?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借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创设的“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演变而成学生的“分组成绩法”。运用“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进行教学的一般流程为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活动;第二步是“小组学习”,在教师讲课后,发给学生作业单,要求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掌握这些材料;第三步是“测验”,在小组学习之后,要对学生进行一项个人小测验,测验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批阅,或者由不同小组之间交换批阅;第四步是“小组认可”,教师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得出每个小组的分数。

这种统计方法,可以是“分组成绩法”:按照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用如下公式计算出小组分数:小组分数=小组成员提高分总和/小组人数。也就是说,小组分数取决于成员的提高分而不是测验分。

什么是提高分呢?提高分指小组内每个成员在自己过去分数的基础上所提高的分数。为了便于表述,现把每个组员的过去分数称为“基础分”,把当下测验所得分数称为“测验分”,用基础分与测验分相比较得出“提高分”。注意,是相比较而不是直接用“测验分—基础分”。如何比较呢?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定。斯莱文教授团队的算法是:

计算“基础分”可以用计算法,如取某学生前三次小测验得分的平均分;可以用约定法,小组内学科组长与每位组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约定该组员本次计划考多少分,并将约定的分数报任科教师审定后作为该生的基础分。报任课教师审定的目的,是教师根据该生的一贯情况,预估其本次的测验成绩。

运用分组成绩法进行评价,其优点有二:一是组内每个成员都为小组做贡献。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可恰当地受到挑战,某个差生不会受到惩罚或受到某个优秀生的威胁。每个学生的测验分数与自己过去平均分相对比。根据他们与过去平均分数对比的好坏为小组赢分。这样,低水平的学生仍然可以为小组做贡献。尽管他们的水平还不及多数同学的水平高。二是可以避免组间的恶性竞争。小组与小组不竞争,而是当小组获得足够的分以后得到认可,不管他小组好坏。因此,小组间不会为了有限的资源相互竞争,而是为得到确定的目标而努力。有许多办法将外部对手变为事物,而不是人。

上面的分组成绩法,主要依托于测验。具体到某一学科每天每组的综合评价,如何有当堂测验的,可以用分组成绩法;如何没有当堂测验的,可以用等级转化法。运用等级转化法要事先开发评价标准与评价量表,采用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教师评价以该组当天当堂课的总体印象为主,以“四度”评价标准,即“合作度——组内成员之间愿意合作,乐于合作,愉快合作,合作完成任务的效果好;交流度——组内成员之间主动互通信息,主动了解他人困难,主动接纳、思辨他人观点,主动宣讲自己的观点、看法;投入度——组内成员个人能全身心投入小组活动,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认真倾听、思辨他人观点,尽百分之百以上的努力去完成小组的任务;达成度——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理解与运用较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高”。其评价量表如下:

教师运用评价标准,根据该组当天的情况,按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综合评判每组的情况,并用字母记录在上述量表里。

学生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主持与监核,由记录员负责统计,组员自评与组内互评相结合。其评价标准为“三度”;一是态度,从主动与否、认真与否进行评价,分四个等级,即A.主动认真;B.被动认真;C.敷衍应付;D.极不情愿;二是力度,从精力的主动投入、行动的主动参与、内容的主动建构等方面进行评价 ,分四个等级,即A.强;B.较强;C.一般;D.较弱;三是效度,从量上的任务完成情况与质上的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进行评价,分四个等级,即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评价量表由教师以周为单位提前下发到小组长手里,其评价量表如下:

考核操作步骤如下:

一是每小组每天的考核。每个组员运用上述“三度”指标,根据该组当天的全部学习情况,实事求是地综合评出自己的等级记录在自评栏目内,并评出其他组员的等级记录在互评栏目内。原则上是当天的课堂学习任务全部结束时就立即将评价表交给小组长,如果忘记了,一定在第二天早课前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协助记录员,将每个成员所得的“A、B、C、D”按规定的标准转换成分值,汇总后再除以小组总人数,将其平均数填写在实得分栏目内,其考核的原始材料由小组长保存。

二是每小组每周的学生评价汇总。一周的评价表集齐后,由记录员与小组长一道,将每个组员的得分相加求和以后除以得分天数,求得平均数,作为该生的得分记录在周得分栏目内,其考核的原始材料由小组长交给教师保存。

三是每小组每周的考核得分。将任课教师对每组每天的考核得分汇总再除以周天数以后的平均分作为本组的基础分,将组内每人每周的实得分作为测验分,从而计算出每个人的提高分,按“分组成绩法”中的计算方式,得出每组每周的“小组分数”。当然,“A、B、C、D”四个等级的分值,教師事先要做出规定,或者与学生共同商定后做出规定,一旦规定出来后就不得随意更改。

累积兑现法事实上不是一种独立的考核方法,它是以“分组成绩法”或“等级转化法”为基础的评价考核方法,即当“分组成绩法”或“等级转化法”的考核有了一定的时段以后,就要运用奖励手段,将其考核结果兑现清零。根据学校管理具有期中、期末的特点,累积兑现的时长可以在8周或10周进行一次,每期进行两次。

使用累积兑现法的前提是:每期开学初就要出台奖励条例,必须明确本期对小组的奖励清零的时段、奖励小组的数量、奖励方式,可以由教师提出来由班上讨论通过后执行;也可以由班上提出来,教师审定后执行。一旦形成奖励条例,一个学期内就不得改变,运行一个学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使用累积兑现法,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适当的奖励方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比如,对于小学生,可以奖励一颗漂亮的小星星、一朵美丽的大红花,一个小博士图标,得到额外的休息时间,在班级板报上张榜表扬,仿效游戏的升级方式设置学生喜爱的升级称号等。对中学生,不妨颁发荣誉卡,规定良好组奖励一张、优秀组奖励二张、超级组奖励三张,攒够五张荣誉卡的小组可以集体免做一次家庭作业,或者得到参与一项喜爱的学习活动的机会,或者其他自我愉悦的健康快乐的娱乐活动,等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累积兑现的时段,运用其组内每个组员的考核数据,进行前后两个时段的比较,据此设立并颁发进步奖、特长奖、贡献奖等等诸多的奖项,激励全体学生合作发展、主动发展、特长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先国.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小组自主管理探析[J].教育视界(智慧管理),2015(2).

[2]程先国.“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开县初中语文班实践探究[J].教师发展,2015(12).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