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优秀走向美好

2019-09-10 07:22张艳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简称“大马路小学”)始建于1939年,地处徐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带。80年办学历程,学校始终坚守“尊重生命、尊重儿童”的教育立场以及“厚积、至善”的教育准则。在“以人为本”的新时期,学校提出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追求,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认可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个体的最优发展,彰显教师的价值。学校现有在职正高级教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7名;有多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名教师、徐州市青年名教师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课改先进集体、“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团队、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中小学校、江苏省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等荣誉。

【摘 要】教师的成长取决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学校需要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开发教师的精神源泉。传承名师的教育思想智慧,通过名师带徒、自主学习、个别指导、个案研究、专题探讨等方式,推动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创建教师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养。引领教师提炼教学主张,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教师团队;专业发展;自主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4-0043-05

【作者简介】张艳,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江苏徐州,221005)校长,高级教师。

春秋代序,岁月轮回。始建于1939年的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简称“大马路小学”),穿越80年的岁月时空,沉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先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张苗、刘杰、孙敏、吴音昊……大马路小学名师辈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校的最大亮色。

近年来,大马路小学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的相互协调、动态平衡和协同共进,推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走进了一个新阶段,努力引导教师“超越优秀,走向美好”。优秀是可贵的,而美好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行进着的姿态,是不断地自我突破,是在追求卓越过程中的积蓄与蜕变。“美好”已然成为大马路小学教师团队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唤醒生命自觉,开发教师的精神源泉

教师的成长取决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教师具有自主发展、自觉发展的意识,以积极、自觉的心态促进自身和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在面对各种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时独立做出分析、判断和选择。

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大马路小学推行了旨在培育教师生命自觉意识的系列活动。如发动教师阅读经典,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平凡的美好,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引导教师从经典中寻找自己的榜样,找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从情感或认知上相信自己也能够做到这些事情并且付诸行动,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不断向前,勇于超越。

又如,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故事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最佳教育方式,而校园是充满故事的地方。故事能够嵌入教师特定领域的情感世界,教师们在教育叙事与表达中,生命的过程得以展开,那些美好的情感和内生的力量也成为内在于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与生命共生共融的要素。

此外,学校还在教师中树立典型,让教师自己发现身边的榜样。一系列活动唤醒了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让大马路小学的教师呈现出独特的气质:爱岗敬业,知性平宁,好读善思,执着勤勉。为了设计好一次研学互动,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一次次到博物馆研究主题,规划路线。为了设计好校本课程,老师们最先想到的是调研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尊重”化作具体的行动,把爱学生的热情转化成智慧。老师们坚守自身的专业尊严,守住了为师的良知,也守住了学生的希望。

二、弘扬优良“家风”,传承名师思想智慧

春华秋实八十载,一代代教育者在大马路小学辛勤耕耘,留下了“五重教学法”“蹲下来看学生”“自主习得课堂教学模式”“六小德育活动”等丰厚的教育思想财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成为这所学校杰出的教师代表,江苏省特级教师张苗也是从这里成为德育教育專家。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校浓郁的人文氛围的影响下,又有一批名师成长起来。目前,大马路小学有在职正高级教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7名。

80年的办学历程中,大马路小学的教师始终坚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努力把生命的阳光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有了尊重,学生才会舒畅、活泼、健康地成长。老师脸上阳光,学生脸上才会灿烂。”于永正老师的徒弟、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刘杰享受着做一位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引领着学校教师团队的主动发展。传承名师精神、坚守儿童立场、锤炼教育智慧已成为大马路小学教师的成长准则。

学校全体教师阅读“于永正”,共读《我的为师之道》,感受于永正老师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成全儿童的教育立场。像于老师那样做教师,像于老师那样教语文,像于老师那样教儿童,教育家的思想在新生代教师的实践中闪光、延续。

学校开展“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儿”“小故事大教育”专题活动,引导教师小中见大,日常中见付出。教师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学校充分借助名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凝聚和吸引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发展,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名师带徒、自主学习、个别指导、个案研究、专题探讨等方式,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精良的教学经验,推动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教育的生命在于传承。在大马路小学,一代代教育人血脉中涌动的师魂、智慧得以传承,年轻一代的教师在传承中续写着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篇章。

三、组建教师“分队”,生成发展“自组织”

教师作为个体学习者,其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群体以及环境的影响和支持。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群体中“自组织”力量的促进。“自组织”,就是让有着共同专业学习需求和成长追求的教师在可支配的自由时空内,以满足专业学习需求为目的,自愿加入,自定计划,自主管理,自觉发展,激发自身内生的教育潜质。近年来大马路小学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创建教师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养,针对不同教师的成长需求组建不同的“分队”,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在新入职和新调入的教师中组建“成长小分队”,重点开展适应性培养。实施青年教师“三二一”工程,即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的三年关键期,以阅读教育专著和实施课题研究两项工作为抓手,坚持每月一次的交流汇报,以此帮助新教师明晰成长路径,缩短适应过程。

二是面向全体教师组建“学科分队”和“年级分队”,重点开展提高型培养,主要依托专题研究课、教师讲坛及阅读沙龙、课题引领等活动展开,让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共同成长。

三是在名优教师中组建“自主成长团队”,重点实施特色型培养。由校长和两位特级教师作为导师,团队成员每周撰写一篇千字文,每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开展一次课堂观察活动。学校对“自主成长团队”中的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不断地读书、实践、反思中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因为追求一致,大家愿意走到一起;因为在团队中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支持,每一个成员感觉成长的道路不孤单,所以每个“分队”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成长的姿态最美丽,每个“分队”中的教师以阅读教育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以研究的方式思考自己的教学主张,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

四、锻造成长链条,让教师成为反思型的实践家

教师成长是有路径可循的:阅读、实践、反思、改进、提升……我们大马路小学重点做好三个环节。

其一,组织教师共读教育原理书,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学术根基。学校将美国教师职前培训必读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两本专著作为校本研修必读书目。这两本书虽然晦涩难懂,却在理论上系统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共读华东师范大学梁宁建博士的《当代认知心理学》一书,让教师从信息加工的视角了解学习者,懂得人已有的知识及其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的决定作用——因为阅读,教师了解“学习”,从而得以从容指导“学习”。

学校还依托“教师讲坛”活动,组织教师轮流“讲书”。教师通过“自己读—同伴讲—集体议”的过程,尝试着将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原理相结合,有效地促进教育理论的吸收内化,提高专业学养。

其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定期开展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应用所学理论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在改变教育教学行为中不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教师自然会产生新的困惑和思考。如何解决新的问题?我们提倡“链接式阅读”。所谓“链接式阅读”,就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查找相关联的内容,把该问题研究透、想明白。这是一种积极的实践研究。例如,彭苏华老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时,遇到困惑:小组合作如何不走过场?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让后进的学生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等等。她搜集、阅读了“合作学习”的相关文献,如董蓓菲教授的《基于合作的有效教学策略》、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明确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抓住三件事:倾听、串联和“反刍”,然后在教学中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先学”“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保持探究热情。

实践研究是应用所学理论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必然途径。学校教师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带着思考走进课堂,不轻易放过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踏踏实实地逐一突破,寻找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教学更加轻松高效。

其三,引导教师笔耕不辍,积淀思想。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为了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学校专门建立了教师博客群。通过博客写作,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在笔耕不辍中反思自我、阅读自我、成长自我,最终做到了超越自我。量的积累带来了质的变化,大家不仅兢兢业业,而且从工作中得到很多乐趣和成就感,更加阳光,更加积极,更加喜欢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写作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一位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已经证明,坚持不懈地写作使他们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路径可循,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进步不那么明显。原因在于,这些教师没有在阅读、实践、反思的成长路径上形成突破,即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到的理论在课堂中找到实践的落脚点。我们鼓励教师创造、突破,尊重教师的草根式研究,定期开展“教师发展分析会”,倡导教师主动分析自身的优势、不足,发现自己的成长亮点。学校每学期末组织“教师成长一点谈”活动,带领教师围绕个人年度发展的经验,梳理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指出,要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审察”,形成實践性学识,从而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我们欣喜地看到,借助直面自我的追问与主动发展的愿景,大马路小学的教师正一步步地成长为反思型的实践家。

五、引领教师提炼教学主张,实现自我超越

教学主张是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自我认识以及对教学行为所持有的见解,具有学科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教学主张代表着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方向,是统摄教师所有教学行为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标。余文森教授提出:“在教师成长中,要提倡一种‘因为优秀,所以要卓越’的积极文化,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找到教师优后再发展和自我超越的生长点——教学主张。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向卓越攀登的阶梯,是教师专业再发展的新的兴奋点和切入点。教学主张是培养和造就名师的金钥匙……”专家的论述让我们更加明晰了教学主张的价值与意义。

2014年大马路小学教师“自主成长团队”建队之初,我们就提出了教师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教学主张,把教学主张的提炼作为优秀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新的专业生长点。我们相信,提炼教学主张就是一段引领教师深入学习和专业提升的过程。几年下来,“自主成长团队”的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主张,既体现了他们对学科内涵和价值的理解,也体现了他们的儿童立场。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学主张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认知和教学经验进行系统化和抽象化,使之富有思想性和逻辑性。提炼教学主张,是教师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理论,从教学思考走向教学思想的过程,这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容易。然而教师只有直面这个挑战,才能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突破,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常态走向美好。

我们还认识到,教学主张的形成必须依托于实践研究。脱离实践的所谓教学主张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求学校的优秀教师对自己教学主张的认识一定要落实和体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中。

如果说大马路小学是一个合唱队,那么自主成长团队的教师们就是合唱队中的领唱者。他们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日常中表达着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他们在教学一线唱响美好的旋律,同时也将这旋律传递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让美好得以延续与传递。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调查与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