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学习单使用的利与弊

2019-09-10 07:22姚为中金菊王潇潇
关键词:单的正方反方

姚为中 金菊 王潇潇

前不久,一场精彩的“前置性学习”研讨活動在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举办。两位教师先后展示公开课,一堂使用了前置性学习单,一堂没有使用前置性学习单。之后,来自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正方辩手与来自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反方辩手,围绕“小学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使用的利与弊”展开了激烈辩论。一场强烈的头脑风暴,让与会教师对“前置性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本次辩论邀请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姚为中担任辩论会主席兼主持人。正方观点:“小学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利大于弊”,“一辩”金菊、“二辩”王焱、“三辩”赵梓如、“四辩”李慧子、“五辩”谈吟秋。反方观点:“小学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弊大于利”,“一辩”王潇潇、“二辩”徐古玥、“三辩”李璐、“四辩”解月悦、“五辩”杨高洁。双方辩论结束后,南京市教研室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芮琼,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蓉以及南京市华山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刘荃对本场活动进行了点评。以下为正、反双方的辩论实录及专家点评。姚为中:(介绍辩论流程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说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目前,我们的很多课堂学习都建立在前置性学习的前提下,但在课改减负的大背景下,“前置性学习”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呢?这些有形的预习作业,效益究竟有多大?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面,辩论正式开始!首先,有请正方一辩陈述观点。

金菊:我方观点是,小学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利大于弊。众所周知,“前置性学习”的载体是学习单,它是教师根据学生主体的觉悟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能够引导学生自主从事学习活动的导学材料,包括课前单、课中单和课后单。我方认为,学习单的呈现方式、内容设计与操作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个性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轻松而高效。同时,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学习单以导学为原则,力求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主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小组学、师生学等系列探究学习中,得到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学习单,虽然只是一小张纸,却让教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让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施行,且成效明显。事实胜于雄辩,使用学习单的“利”,显而易见。

姚为中:正方一辩观点鲜明,不仅明确了前置性学习单的作用,还具体介绍了学习单的种类。下面有请反方一辩陈述本方的观点。

王潇潇:谢谢主席。我方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弊大于利。第一,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时期,预习的时候,只会抄写模仿,不会组合判断。预习单的使用,只能造成一种“学会”的假象。第二,从课堂的现象和结果来看,不少公开课中,教师使用学习单,将新授课变成了练习课、反馈课;一些家常课中,使用学习单和不使用学习单的课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流程没有太大差别。既然如此,学习单对教师和学生又有什么实际效用呢?

姚为中:反方一辩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使用学习单存在的问题,可谓直击对方要害。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补充立论,看看双方二辩能否就对方一辩暴露的问题进行回应。请正方二辩补充观点。

王焱:我将回应反方的观点。我方认为,学习单并不是反方所说的单纯教条式的练习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的脚手架。设计和使用学习单时,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于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单,既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得,又能让教师通过梳理分析学习单,准确把握学情。其次,要关注三维目标。前置性学习单变“翻书学习”为精细化学习,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学习单,定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跳出模仿,学会组合、判断、推理。设计与使用这类学习单的课堂,定是思维涌动、灵感迸发的场域。

姚为中:正方二辩机智地提醒反方——不是前置性学习单的作用不大,而是质量粗糙的前置性学习单作用不大。有请反方二辩补充观点。

徐古玥:我在本校曾对三年级12个班做过调查,发现凡是对教师布置的学习单进行认真思考、完成的学生,每次起码要花费30分钟。请问对方辩友,这30分钟的课后作业难道不是负担?更何况,单是一门语文学科,除了这份学习单,还有其他的作业,又何谈减轻学生负担?再者,因为要完成这份学习单,学生其他学科的作业来不及时完成。试问,完成这样的学习单有何意义?

姚为中:反方二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使用学习单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还通过调查数据来说明观点,有理有据。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立论反驳,有请正方三辩。

赵梓如:我从以下三点来反驳对方的观点。第一,对方既然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那我们就来谈谈儿童的前概念。儿童有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接触新知识时会以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这就是前概念。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道仅靠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就能了如指掌?显然不行,还是要借助前置性学习单。第二,对方觉得前置性学习单会让学习缺乏新鲜感,那是因为很多教师没有设计出像样、丰富的学习单。我们眼中的学习单,可以是活动式、协作式、作品式,可以是动手式、动口式,可以是小组合作式、个人探究式、亲子互动式……这么多“款式”,总有一款是适合学生的。第三,就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现状来看,南京市南湖二小的理学单、我校的“五自五助”学习单、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问学单,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的问题导学单、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前小研究等特色教学方式,都让前置性学习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果完成学习单导致学生生硬照抄或做习题,这不是学习单的问题,而是教师设计或使用的问题。此时,我们亟待解决的是设计出更为合理、更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单,以改变这样的情况,而不是拒绝使用它。

姚为中:正方三辩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又用一個反问句掷地有声地反驳了反方的“学习单无用”的观点。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率先提出这一理念的两个代表: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与美国的“翻转课堂”。这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有些知识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下面我们有请反方三辩立论反驳。

李璐:从对方一辩的陈述中,我总结出一个关键词——因材施教。首先,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看到孩子每天面对那么多作业,还要做学习单,我真心觉得是额外负担。刚刚正方说学习单的使用意在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那我请问在座的诸位老师: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用过学习单?没有,但你们都很优秀啊!这就说明,不用学习单,我们照样会学。其次,我们比谁都了解自己的学生,教材、教法也在我们心中,将这两者结合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学情尽在掌握,还需要学习单了解学情吗?准确地把握学情,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因材施教,这从来就不是前置性学习单的事情,是我们老师自己的事情,是课堂的事情。

姚为中:反方三辩一句“我请问在座的诸位老师: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用过学习单?没有,但你们都很优秀啊!”轻松化解了正方三辩的一连串例证,可谓“四两拨千斤”。通过刚才双方一二三辩的陈述、驳论,我们明确了双方各自的主张。尤其是立论反驳环节,让我感受到了淡淡的火药味。谢谢以上选手,接下来的环节是质辩盘问。首先,请正方四辩向反方任意一位辩手提问题。

李慧子:请问对方四辩,在没有学习单的情况下,如何短时、高效地了解学生学情?

解月悦:我对学生学情的掌握绝对不仅仅依靠一张学习单。我会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仔细观察获得;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通过与他们一起认真解读教材,然后讨论获得;通过课堂中学生的一颦一笑获得……方式有多种,途径很多样。

姚为中:问得机智,答得巧妙——掌握学情的渠道的确有许多种。有请反方四辩向正方任意一位辩手提问题。

解月悦:请问对方四辩,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你课堂的高效体现在哪里?

李慧子:课堂的高效体现在精心设计的学习单上,体现在用心使用学习单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在课后有针对性地拓展使用学习单的作业中。

姚为中:正方再次强调了前置性学习单并不等于预习单,这个概念请反方记录一下,避免再纠结这个问题。下面的环节是自由辩论,每人发言不超过30秒,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才可起立发言。从正方开始。

赵梓如: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更可怕。我方始终认为,大家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轻松而有效的环境下设计合理的学习单,让学生爱上学习,进而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习单。

李璐:我方认为,仅仅依据学习单判定的学情,未必是真实的学情。

谈吟秋:从对方辩友的表述中,我们能看出,你们只是将学习单当成了预习单。实际上,学习单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甚至玩一玩。你们眼中以固化的题目统治课堂的学习单,不是真实、有效、合理的学习单,不能以偏概全。

王潇潇: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即使我承认学习单不只是抄抄写写,它也有很多探索类、观察类、实验类的内容,但对于家长来说,这就是负担。

赵梓如:对方辩友说,预习会增加家长、教师、学生的负担,那你问问在座的老师们,不用学习单,平时就没有预习作业吗?而这些预习作业又是如何布置的?不外乎抄写、默写、圈画词语、读课文等。这些内容仅仅是前置性学习单的“前身”,是要被改良、升级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集备课组的智慧,一起好好研究,力争设计出更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更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习单。

徐古玥:再生动、再活泼、再有趣,但凡占用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的,和学习有关的任务,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谈吟秋:这么说课后也不需要练习?否则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徐古玥:课后的练习叫作业,是巩固提升。

谈吟秋:学习单也可以分解在作业中,它们是一个整体。

李璐:我们不否认学习单“利”的存在,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教师陪学生,轻松地走过学习历程。

姚为中:时间到。刚才的自由辩论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在激烈的对攻中,双方的观点也逐渐聚焦——前置性学习单是真有效,还是真负担。现在是总结陈词阶段,希望双方能抓住机会,进一步阐述清楚自己一方聚焦的点。从反方五辩开始。

杨高洁:从辩论开始到现在,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学习单多样化,但负担就是负担。我想请大家回顾一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它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有活力的。我多么庆幸,许多大咖们从来不用预习单。我们很感谢三味书屋的老先生没有用学习单来教育鲁迅,不然鲁迅只可能是周树人,永远成不了鲁迅;还要感谢莫言的老师,他没用学习单引导莫言,否则,诺贝尔文学奖就不会在中华大地上诞生。我们语文的路山高水长,各位老师们,给学生减减负吧!我们要教灵动的语文、现场生成的语文、简单的语文,而非依赖一纸学习单。谢谢!

姚为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大道至简!谢谢反方五辩的总结陈词,最后有请正方五辩总结陈词。

谈吟秋:对方辩友总是强调“负担”,这是今天这场辩论的高频词。我一直很疑惑你们何以有这样的想法。将教条的设计呈现于任何教学中,都会造成学生的负担,更不要说学习单了。为什么不换个思路,想想如何用灵动的设计减轻学生的负担呢?请大家记住,学习单是新载体、新平台,它有利于学生主动、持续、有效地学习;学习单是一种新状态、新动力,它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学习单立足三维目标,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热情;学习单理清了学什么的问题,以学定教,顺教而导,真正达成了以学为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获得探索挖掘知识的能力。学习单正是秉承以学为本的指导理念,力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强化自我效能。我们已经走在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之路上,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将不断前行,继续求索。谢谢!

姚为中:于永正老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要求教师不能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正如正方五辩最后阐释的:“将教条的设计呈现于任何教学中,都会造成学生的负担,更不要说学习单了。”今天,正反双方就“小学语文课堂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利与弊”展开了一场精彩辩论,让我和在座的各位都受益匪浅。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让高质量的前置性学习单走进课堂,让课堂来检验使用它的利与弊。本场辩论到此结束,感谢双方辩手,感谢各位参会的老师。

芮琼:今天的辩论很精彩!辩题设计很有意思,主持人幽默智慧。辩论双方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为她们只能说一方的道理,不能说另一方的道理。辩到最后,大家都关注到了“学习单”概念界定的问题,说明通过辩论厘清了认识:学习单主要指的是前置性学习单或是预习单。

今天的辩论有一个焦点问题:预习单的使用是否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观测:第一,是不是作业量多了,量多肯定是增加负担。每个学期学二十五六篇文章,如果每篇课文都做预习单,一个学期也就做26张预习单;一个学期大概是16周,也就是说一个星期最多做两次,这个量应该不多。第二,在什么地方完成。有教师认为做预习单就是让学生抄抄答案。如果真是这样,我想可以让学生用40分钟课堂的前20分钟,在完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做看。当然,不排除让学生带回家做一些。具体操作时,如果我们选择趋利避害的方式,负担也就不存在了。

今天我们还观摩了两节课,一节课学生没有预习,另一节课学生进行了预习。可以看出,没有学生预习的课堂,教师以教知识点为主,学生的能力基本没有得到锻炼。教师也想做一些简单的迁移练习,但学生总也说不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相关的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感悟,理解才会更准确、更深入。教师其实可以举一些例子让他们去比较、感受。但我们也发现,有些问题很难讲清楚,因为时间不够。第二节课的第一部分,教师基于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教学,她让学生自己报词听写,有些词学生抓住了,有些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知识点就空缺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教师的预设还需要更贴近学生。当然,即使有空缺,我们也能在这个环节看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当教师让学生决定默写什么词的时候,学生脑子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词语,这是我们看不见的真正的“动”。

在關注语言形式方面,第一节课想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了解鸟语的形式、节奏、音韵,但只讲到了布谷鸟部分;第二节课因为有预习,教师把有关鸟语的内容放在一起,学生通过比较归类,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节课没有预习,所以没办法容纳更多内容,但教师稳打稳扎,学生也算学得扎实。第二节课因为学生预习了,所以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批注。课上,学生又读又想,特别积极,这说明他们真读懂了,且有很多角度不一的想法。这就是他们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感悟,很让人感动。

再由课堂回到我们的辩论上来,第一节课是反方的课例,因为是抽签后要求不让学生预习,教师只能这样教。所幸执教教师基本功扎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到位。第二节课,学生活动充分,学得也很好。至于到底要不要预习单,我认为这和教学目标有关:如果所教的内容不需要开展前置性学习,那就不要让学生预习;如果你觉得教学内容需要让学生深入讨论,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那就让他们做一些预习,可以在学校做,也可以在家做;可以做一点两点,也可以做多一点。

张蓉:芮老师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是的,我们不一定每篇课文都需要前置性学习单,更不需要每个课时都要有。学习单是个载体,用不用,如何用,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我想补充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有愉悦感;二是要让学生有进步感,感觉到这节课我有进步了。

刘荃:辩论中谈及的前置性学习单,是我们了解学情的重要工具之一。围绕这一工具的使用,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何为学情视角?其一,教学设计层面,了解学生学情,即学习起点。其二,课堂实施层面,教师随时观察学情,并据此及时调整预期的教学方案或教学内容。其三,课堂评估层面,测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学情视角。在这三个层面,又有两个维度值得我们关注:第一个维度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作为内驱力的学习需要,这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兴趣、爱好。在这期间最关键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当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学习内容易于为其接受。此时,我们的学习单上就应该有这样一道题:你喜欢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我觉得这是更关键的。第二类是作为目标策略的学习需要,这和我们所选的教学内容有关。此时,学习单的设计就要基于学情调查,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和课堂上将要产生的学习的可能起点之间的关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教学起点更清晰,让教学内容难易适中,让教学方式更恰当巧妙。第二个维度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基于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背景之下的。因此,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每个方面都要从这两个维度去测量。

那么,使用前置性预习单有没有必要?我觉得还是需要的。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设计学习单之前,教师会通过调研、测查,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真正需要进行教学,这对于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课堂的转向还是有益的。

当然,学习单的使用也有不少弊端。比如,让学生读几遍书再去看哪些字难写、哪些字音要提醒、哪些字要组词,哪些内容可以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有价值,就逼着自己迎合教师。完成这样的学习单,学生的负担就很重。有的学习单形式单一,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应付差事;有的学习单缺失评价,让学生学得没目标、没方向。如果立足学情视角设计学习单,教师就会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精选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经验的内容;会预测通过这个学习单测查学生的哪些能力,学生对这些内容是不是感兴趣;会预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喜欢用怎样的方式……对于设计学习单,我有两点具体建议:一是可以用单篇和单元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每一篇都做一个学情分析,可以以一个单元为单位,按照不同水平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内容,分层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二是可以将问卷、访谈等工具融入学习单,师生共同备课,教师借此了解学情,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总之,设计使用学习单时,如果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达到了高度契合,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可能起点就找准了。

猜你喜欢
单的正方反方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寻找缺失的一角
我的机器人在哪里
辩论赛
减肥秘方
私营停车
“学讲”理念下新授课活动单的设计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数字骰子
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