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植课程:让品格提升“落地生根”

2019-09-10 07:22金伟平
关键词:落地生根科技课程

金伟平

摘要:立足科技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将农耕文化融入科技课程。以“双育(育苗、育人)”理念为指向,梳理出“物型环境建设”“学生品格锤炼”和“课程实施样式”三项具体任务,搭建由课程实施平台、核心体验内容和所渗透的学科三部分组成的内容体系。具体实施策略有:加强设施建设,丰富课程活动,完善评价系统。

关键词:科技种植品格提升基礎设施课程活动评价系统

一、价值旨归:科技教育背景下的农耕文化传承

自2008年起,江苏省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青小”)便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如下困惑:一是可实施的科技项目有很多,但找不到适合的抓手,致使科技教育特色不够鲜明;二是原有的科技项目实施广度、深度不够,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航模、机器人等项目;三是科技教育的课程意识及实施能力有待提高,且课程架构需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开始反思并进一步规划,希望能找到突破口,逐步解决这些困惑。

我们将视线转向本土文化,发现了将农耕文化融入科技教育、开设科技种植课程的四点理由:第一,青小原处青龙乡,本土的技术、场地、人力等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大多在农业种植方面非常有经验,且有许多种植能手。此外,省劳模农技专家周志文和他的团队以及由他们承包的勤丰种植科研场也能给予学校全方位的支持。第二,青龙街道、附近乡镇企业、区文教局均非常重视该课程,并愿意给予支持。第三,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域农业实践活动逐渐被削减,学生参与栽培、耕作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有必要帮他们补齐浸润乡土文化和动手实践的短板。第四,小学六年是个人生活习惯、性格品格、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科技种植课程,能在学生心里撒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让学生的品格提升“落地生根”。

二、体系构建:“物我相应”的年级序列构建

课程设计之初,我们对校情、学情、农情等进行了调研,最终决定以“双育(育苗、育人)”理念为指向。“育苗”,即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种植的实践和研究;“育人”,即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把显性的“学农技”“做农夫”与隐性的“能担责”“会合作”有机融合。

在“双育”理念指引下,我们梳理出“物型环境建设”“学生品格锤炼”和“课程实施样式”三项具体任务。“物型环境建设”,即开发校园物型课程文化,完善科技种植特色资源建设,凸显教育环境的育人价值;“学生品格锤炼”,即培养求真务实(强调基于观察实证的科学精神培养),乐学善思(侧重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能力培养),健康生活(重视基于生命成长体验的健全人格培育),责任担当(侧重培养参与社会能力、合作共赢意识,以及基于潜能发现的自信、自强的人格塑造)的未来公民;“课程实施样式”,即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将科技融于劳动实践的立德树人的新路径,形成重融合、有特色、能推广的项目实施样式。

立足这三项具体任务,我们又搭建了由课程实施平台、核心体验内容和所渗透的学科三部分组成的内容体系(如图1)。

与此同时,以“应时取宜、和谐守则、协同互助”的农耕文化为引领,根据农作物种植的难易程度、生长周期,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确定了低、中、高各年段的具体课程内容,形成螺旋上升的内容序列(见下页表1)。

三个年段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目标与内容的逻辑关系,勾勒了课程实践的总体图景。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组织编写了《基于品格提升的科技种植课程》读本,以诗词、歌曲、故事、照片、漫画、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自主学习活动,助力教师设计探究性、综合性的课程活动。

三、课程实施:便捷智能的多元体验平台

(一)加强设施建设

根据初步规划,我们决定先从软、硬件设施建设着手。因为是全新的项目,国内外也尚未有学校开展类似的课程活动,困难可想而知。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与合作方——勤丰种植科研场、网络科技公司积极接洽,创造性地建设了箱体式种植基地、云智能灌溉系统、物联网云管理平台、“红领巾”电商平台等先进科技种植与管理设施。

1.箱体式种植基地。

我们在校园走廊遍布种植箱,在操场边缘搭建5个攀爬种植架,在池塘边环植果树林,在校园一角搭建了2个用于水培热带植物的小暖棚和600平方米的智能菌菇房。采用滴灌技术,全方位培植,让学生实时、实地体表1

年段育苗育人阶段实践目标阶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列举低年段初种播种发芽

迎接阳光希望求真务实之

细心严谨1.给种子找个家

2.这样就能发芽么?(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3.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学习扦插等繁殖技术)

4.“你”是谁?(辨析农作物)

……中年段深耕浇水施肥

治虫除害守望责任担当之

克服困难1.现代农娃养成记(认识智能管理平台)

2.成长快线出发啦(研究农作物的习性与需要,认识光合作用)

3.STEM活动:自制小暖棚、灌溉器

4.我的农耕日记:《今天我值日》《农作物病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

……高年段收获适时搭建

及时采摘眺望乐学善思之

自我认可1.我的农作物明星伙伴(绘本或名片制作:某某农作物的一生)

2.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3.STEM活动:最环保的蔬果装运;设计活动:最精美的包装盒

4.财商体验(红领巾电商平台)

……验农业科技的力量。

2.云智能灌溉系统。

我们将学校1300多平方米的小池塘用于生物降解和水质改善实验,将100平方米的蓄水池用于优化校内自来水管网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旱期用于补充灌溉;雨量较大超出蓄水上限时,多余的水会全部自动转入洗手间冲洗厕所(如图2)。优化后的自来水、雨水管网一体化系统环保又节能,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让学校很快就收回了建设投资费用。

让学生亲身体验雨水从收集、降解到灌溉的全过程,使他们真切体悟到了环保、节能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3.物联网云管理平台。

我们和专业软件团队共同研发了“青小种植智能控制系统”。教师和学生在手机端、教室PC端都能安装该系统的APP,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田间管理模式,感受指尖的现代种植技術。

4.“红领巾”电商平台。

我们与G2微信电商平台合作开发,并由第三方监管成立了青小“红领巾”电商平台,主要用于推介种植的产品。这是全国首家由小学生自己创办的电商平台,完全由学生运作管理,所得资金回流全部用于学生成长项目建设和学生成长奖励基金。学生在包装、文案、网络销售、理财、物流等实践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强了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二)丰富课程活动

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课程,我们在课程活动的开发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1.与科学学科相结合。

科学组的教师会带领学生走进科技种植长廊,边参观边介绍与科技种植相关的知识;与学生一起拼装种植箱,教学生利用种植箱种植瓜果蔬菜;组织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农田,参加传统的种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种植与现代种植的区别;开展与种植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如迷你盆栽、节水达人、气象监测、智能灌溉、三餐搭配等,进行合作开发,促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围绕同一个种植话题进行讨论、碰撞,创新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分享课程成果,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择一个科技种植社团,丰富科技种植认知,提升科技种植能力。如走进气象站社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参与的科技种植项目,和社团老师、成员共同研究空气、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种植的影响。又如,走进种植社团,学生实地开垦种植、采摘等,研究室内外种植的区别。

3.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1)与信息学科相结合。结合科技种植,学校适时开发了“青小科技种植创客”活动。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课上掌握的Scratch语言编程,尝试编写温控、水控程序,然后将编写的程序植入模块,做出能用于测量、控制光照与灌溉的软件。

(2)与综合实践学科相结合。首先,学校将科技种植区域分片包干,以青龙乡原有的12个村小的校名(现在都已并入青小)为每个种植基地命名,分配到各个班级,让学生动手实践、管理。由科学组牵头,在综合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各班自定义种植内容并开展实践研究。其次,推广家庭种植活动。学校以众筹的方式,配备种植箱、营养土、种子、幼苗等,供学生领取,并在家里开展科技种植DIY活动。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小论文,并以评比的方式促进家庭种植活动的开展。再次,学校依托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等常规仪式,对读书节、科技节等校园节日以及社团、环保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科技种植方向的延伸,让师生充分感受科技种植的氛围。

此外,语文课的农谚春联撰写任务,数学课的统计产量、规划空间活动,英语课的种植词汇量扩充学习,美术课的蔬果主题创意设计,音乐课的自编水果歌舞,体育课开展趣味农民体育活动等,体现了科技种植与各学科学习活动的充分结合。

(三)完善评价系统

科技种植课程是一门情境性、实践性、探究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做中学”。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面临真实或近乎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尝试并及时修正。为了让学生的思考和行为及时得到反馈与引导,我们参考《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把课程学习评价分为两个维度:“育苗”(科技种植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育人”(品格提升),并研制评分细则,综合评判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1.任务型“育苗”评价。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学校把选种、种植、宣传、销售等活动纳入教学范畴,边教边测。一方面,评判学生各项能力的具体情况和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以四年级水培的种植研究方案为例,我们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见表2)。

表2

小组名称星级☆☆☆☆☆组长组员研究过程具体分工研究形式成果展示有了这样的评价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就会积极考虑器皿的选择、播种时间、种子处理、施肥方法、虫害防治等;具体分工时,会兼顾材料准备、协助导师、组员特长、资料积累等;具体研究时,会采用调查、采访、上网搜索、观察记录等方式;展示成果时,会以PPT演示、小论文、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呈现。

2.反思型“育人”评价。

一是用问卷自评、观察互评等形式进行反思,完善自身的品格塑造(见表3)。二是在学期末组织庆典活动,综合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以跳蚤市场、种植摄影展等为载体,为具有探究精神、交往能力、个性潜能的学生颁奖,表彰他们在课程中的投入、坚持和努力,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继续钻研、创新。

在这样的评价标准观照下,科技种植课程作为一门基于实际需求的自创课程,吸引着全体学生自觉参与,促使他们不断释放潜能,向着求真务实、乐学善思、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的方向稳步前行。

近期的校园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的家长赞同学校开展科技种植课程活动。看着一个个“现代版的小农民”,他们纷纷感慨:“城镇化后,消失的农田现在又回来了!”是的,这是十分有意义的课程经历,更是文化根脉传承的精神旅程。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科技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助我来看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科技在线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科技在线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
科技在线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