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苏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小学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显露出一系列问题: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并未深入落实;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束缚师生发展;教学软硬条件配备不足等。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改变落后观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旨在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现状;改革方向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各行业人才成为教育行业应重点考虑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国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教育部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方案,以此纲要为标志,拉开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此后数十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各门学科,从城市到农村,从重点学校到普通学校,从低段到高段,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实验和探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显露出许多问题。
一、目前小学教学中呈现的问题
1.教学改革形式化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而这并未引起相关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反思。有些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走的却是应试教育的老路;一些学校只满足于每节课有教师授课即可,几乎没有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表面上支持教学改革,却出现了教研活动上教学改革课,平时教学上应试课的怪象。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自己所教科目的教学,几乎不学习、不思考,没能真正理解教学改革的意义,更遑论将教学改革精神贯彻于自己的工作中。所以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从学校到教师,几乎没有真正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改革只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进行。
2.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存在于小学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思考和创新,课堂上只顾一味地“教”,却不顾学生是否真的学懂会用;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接受,死记硬背,简单模仿,积极性不高,所学知识不能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产生联系,不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条件落后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学硬件、软件设施设备不全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某些贫困地区,有的学校甚至连校舍都破旧不堪,在多媒体配备方面就更加欠缺。目前这种现象正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而逐步减少和完善。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使用率低,这主要和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及计算机缺乏维护等因素有关。
二、小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现象,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亟待改革。随着人才强国目标的提出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进,基础教育在终身学习的体系中日渐成为打下基础、奠定未来的重要环节。时代在前进,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势不可挡。笔者认为,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应是课程改革。纵观全球,日本等国家的许多学校过去按全国统一大纲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现在正向多樣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而原来课程设置较为分散的英美等国却正在加强课程的集中统一,突出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以保证教学质量。我国一贯以“应试强国”著称,在以往以知识记忆类为主的国际竞赛中,国人的名字常在其中,但在思维创新类比赛中,国外参赛者往往技高一筹。这其实和各国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我们过去一直推崇应试教育,一切以分数论成败,从学校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认为考试成绩极其重要,这导致了所谓“高分低能者”的出现。而国外更注重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开发、能力的锻炼。从目前局势来看,二者正走向融合,我们称为“素质教育”。在这一教育理念下,我们提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走向和所面对的国际环境,紧紧抓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培养,让学生成长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善于适应生活、审视生活、选择生活,不断创造适合民族、人类生存的新世界。要培养“素质教育”观念下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然对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下的教学现状进行切实的改革。
三、小学教学改革的几个思考方向
笔者认为,小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地区的落后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学改革难以推进。教学改革承受着带有落后观念的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负重前行,事倍功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能从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社会和企业应营造唯能力论英才的就业氛围,改变以往的选任聘用制度,学校应重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学校的管理者应树立教学改革的坚定信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深入课堂,加强对师生的实际了解,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尊重和调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学校应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在教管工作中突出人文关怀,努力为师生营造宽松得当的环境和氛围。另外,家长有义务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家长应摒弃过去“望子成龙”的观念,尽量减少为孩子带来的压力,加强家校沟通,统一教育理念,加强家校同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佳环境。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处于无可辩驳的主导地位,权威至上,不容置疑,要求学生对他们的尊重远远超过他们对学生的尊重,这造成了思想上的不平等。在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创造性思维还没开始或刚刚萌芽就被扼杀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中。课堂上教师主导一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学改革必须改变这种死气沉沉、单一固定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学会真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精选出适合学生的、学生真正感兴趣和需要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尽力提供和完善与之相配的各种软硬条件。
3.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者,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显得至关重要。时代在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只有教师乐学、会学,然后才能乐教、会教。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和提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对教育理论修养、思维反应、观察力判断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另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外校经验的机会和条件,多方拓展研究教学途径。教师在践行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成长和修炼应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是为了用,死记硬背固然可以让知识一时停留在脑海中,但真正灵活运用知识才是學习的最终目的。许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根本不爱学、不会学,也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所以学习起来味同嚼蜡,学得很辛苦。因此,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会学、乐学,是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共同督促学生形成课前预习思考、课中积极探究释疑、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多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在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拙见。时代在发展,教育需先行。小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一种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教学工作都应围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强调合作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那么,调整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考评体系,应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孙晶,侯东永,高元玲,陈秀梅,柴金荣.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981.
李传健.农村小学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方法[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01):46-47.
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04):124.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