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摘要】随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文化融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傳统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笔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和历史,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此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再感觉枯燥、乏味,进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1.讲解传统文化内涵,精练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至今,其中蕴藏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内容,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非常具有文化教育意义。语文教育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对文化礼仪都非常重视,并且已经将礼仪制度化。《礼记》是中国论著的经典,主要针对中国的典章制度进行了研究,《论语》则讲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作品中都贯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也恰恰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事实上语文教育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凝练出来,并加以充分利用,进而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教学中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一课时,教师在讲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时,不仅要对文章的出处进行讲解,还应该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教师要告诉学生,三人行并不是指三人并排行走,而是指三个人待在一起时,其中必然有人的才学是高于我们自己的。教师应从这篇课文中提取出相应的道理,告诉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向他人求教,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这也恰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虚心好学的传统美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塑造文化情境,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对初中生来说,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渲染语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理解古诗文中字词句的含义,让学生在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古人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韵律的诗歌来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体会传统美德;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爱上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人教版唐代诗歌《登岳阳楼》时,教师可以通过塑造情境来进行讲解。这篇诗歌表达了杜甫报国无门的凄伤。然而,由于初中学生对杜甫及杜甫所处时代的背景了解有限,很难体会到杜甫这种感怀激昂的情感,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这时,教师就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中所提到的洞庭湖和岳阳楼都是风景名胜,景色宏伟而壮观,然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句话使这些意象在壮丽的风景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要着重讲解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想象杜甫当时的形象,感受其凄凉的境遇。
3.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够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怀。然而,有的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常常出现倦怠、厌烦等心理,无法集中注意力。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在教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组织一些跟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并将这些文化活动融入教学中,以此来调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从感受文化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通过组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更加喜欢语文。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这些竞赛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活动中,布置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如教师可以以“谈谈家乡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促进情感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进行实地了解,让学生能够感受这些与文化相关的物品与设施,从心灵上引发共鸣,触发情感,同时也深化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快乐地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沈明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7,(08):126-127.
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01):113-114.
赵丽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