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与教师的关系

2019-09-10 15:37程宏亮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互联网核心素养

程宏亮

摘要:人工智能无疑已是当今最热门话题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在计划中,提出了六项具体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加强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互联网;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教育的方方面面。人们已经进入了5G的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5G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相当于下载速度1.25GB/s,这比现行的4G技术快了100倍。信息的高速传递首先可以实现万物互联,这种互联的状态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简单的人工智能,可以轻松的取代高速公路上的收费人员,银行里的工作人员,餐厅的服务人员。如果人工智能具备了自身学习的能力,需要高级思维能力的翻译家、作家、医生、律师在理论上都可以被取代,AlphaGoMaster3:0完胜柯洁,就是最好的证明。人类现在恐慌的是,要不要持续的开发AlphaGo深度学习的能力,答案是开发AlphaGo的DeepMind团队宣布了AlphaGo “退役”的决定,因为击败人类顶尖棋手已经不再是它的目标。信息的高速传递的人工智能的开发必然会推动文明的进步,作为文明继承者和传播者的教师,从职能上来看,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冲击,然而事实是真的如此吗?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在谈自己观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两条信息。

第一个信息是:扎克伯格夫妇在给女儿的信中就预言了未来教育的四大趋势,一是学生将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来寻找教师,学习将是个性化、定制化的;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将突破时空限制,同样也不会受到同龄人学习进度的束缚;三是学习将不再是记忆前人的经验、知识,而是掌握可实践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领域;四是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全职职业,它将不受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只要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很牛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灵活地教学生。

第二个信息是:BBC 基于牛津大学卡尔·佛雷和米歇尔· 奥斯本( Frey & Osborne,2016) 的數据系统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率”,结果显示,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等,这些职业被替代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淘汰率比较低的是,艺术家为3. 8%,科学家为6. 2%,律师、法官为3. 5%,牙医、理疗师为2. 1%,建筑师为1. 8%等,这些职业被取代率很低,尤其是教师职业的被取代率只有0. 4%。

有了扎克伯格的预测和这样的科学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认识到,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教师这个职业会面临巨大的冲击,但远远没有到被替代的地步。同时,这两则信息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出转变,我们需要转变的地方在那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工具性”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主动让出机械、重复的知识传授的任务。在现阶段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代表文明社会的传播者,传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具有机械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面向群体学生进行,即有固定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程目标。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在于耗费了师生大量精力,却无法顾及个体间的差异性。而且,对于机械性的知识传播,人工智能有着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将知识的载体,也就是将教材和书本变为一个个具有储存和联通功能的媒介,这种媒介传播知识的效率会更高,而且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空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其次,人工智能可以突破人的生物性,在知识传播中更加准确,不知疲倦。批改作业、答疑更加有效,及时。余胜权教授在《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一文中,对人工智能教师在未来可能承担的十二个角色已经做了全面的阐述。

进一步我们可以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鲜明的“代具性”,其含义是,由于智能机器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高效的教育工具,但我们的教师在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应该让人工智能呈现出透明性,教师要感觉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存在,就像是使用自身的生理器官一样得心应手,智能机器与教师之间已经合为一体,或者将其称为教师有机体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最大效益化。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及时补位

然而,人工智能究竟仍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作为人的教师和人工智能教师之间有几大差异,首先,在现阶段,人工智能教师不能发现问题,没有批判性思维,也没有创新精神,而这些思维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人的教师是可以在这些思维能力提升方面提供给学生指导。其次,人工智能在现阶段不具备社会属性,在机器的世界中,没有人际关系这个概念,但人类的学习和受教育,最重要的的一种方式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人工智能与人的交流大都是提前准备虚拟答案,没有主动的人际交往能力。三,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心理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没有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还有审美的情趣。

我们的教育急需改变,大家都认为,在现阶段,学校教育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千篇一律,没有创造力。而应该遵循学生的个性,首先承认学生是一个人,看学生现在有什么特质,然后教师帮忙发掘。显而易见,后一种教育思维更加符合教育的原理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人工智能和教师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海量的教育素材和多种媒介的传播形式,而作为人的教师,更应看重自身作为人的独特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心理 价值和利用全球化资源的能力,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未来的精神,而不是进入未来的社会责任。

我们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提升学生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达到比教师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而培育人的品格,必须用教师的品格去唤醒学生的品格。

最后,我对本文的观点做一个梳理和总结,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不是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而是教师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国家认同、跨文化交流。未来已来的教育,要从知识技能的训练,转向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以德树人的目的。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在新时代,人工智能教师和人类教师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取代的。

参考文献:

[1]孟繁伟. 对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思考[J]. 辽宁教育, 2018(10).

[2]潘叶兰. 人工智能时代,争做不可替代的教师[J]. 湖南教育:d版, 2017(10):12-13.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互联网核心素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