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2019-09-10 10:34和庆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少数民族

和庆兰

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二十一世紀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要实现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现状,当前必须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把教育发展放在怒江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如何实现怒江基础教育的教育现代化水平?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少数民族 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怒江地处云南省的西北部,北与西藏相连,东和迪庆、大理、丽江相连,南面与保山相连,西与缅甸相连,国境线长449公里。全州有傈僳、白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彝族、藏族、汉族等十多个民族。人口五十多万。怒江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发展不均衡,自然条件恶劣,文化基础、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的观念意识陈旧等诸多原因,这就给怒江边疆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特殊的问题好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发展现代化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怎样放?怒江的教育怎么办?这就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思考。现将我对怒江教育的思考阐述如下:

一、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薄弱

1、怒江傈僳自治州境内自东向西称云岭,包括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等。水资源有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江四山相间排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陡峭,水资源丰富。全州有亚热带、温带、寒带立体气候,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怒江人口稀少而且居住分散。在过去由于山高路陡,道路不通畅,自然环境恶劣,造成学校分布点分散而不足。少数民族居住地大多在高山,山岭重叠,平坝稀少,交通滞后,当地人与外界交往甚少。有些被大山阻隔的村庄,只能是一村一校,由于财力、物力、教师缺少等条件的限制,这些学校就连最基本的设施都配备不齐全。

2、生产力极其落后,社会发展层次较低。这由怒江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比如说,怒江州贡山县的独龙江乡解放前还处于原始社会,它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致使怒江长期陷于封闭状况,城镇民族居民聚居地教育相对完善。高寒地区教育基础依然薄弱,这和当地的宗教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些村小的入学率、巩固率不能有较好的保障。怒江除了兰坪县有金鼎铅锌矿以外,没有像样的工业企业,水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又不能开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誉有东方大峡谷的美称。游客望而却步。问及原因,那是因为怒江至今无高速公路、无飞机场、无铁路。老、少、边穷集于一身,等、靠、要思想严重。

3、州、县、市党委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0%-25%。我州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占全州人口的92%。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办任何事情都要等国家财政拨款才能办成,教育经费还是严重不足。近年来教育经费对乡镇完小和乡村小学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实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多数学校都盖了新的校舍,班班通进入课堂。条件有所改善了,但我们的教学质量是否也随之提高了呢?素质教育是否真正的体现了呢?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内地发达地区相差甚远。怒江教育的发展,要从州情出发,实事求是办好民族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政府部门要有切实可行的宏伟规划。

4、从怒江州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素质看,学历合格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我们学校为例,现在入职的都是本科生,但与全国发达地区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学历和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缺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现有的教师年龄偏大,逐年退休,青黄不接形势严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今日的创新型社会思想。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的创新思想。不要把创新片面的理解技术,教育也要创新的,如技巧创新,一题多解,构思新颖,比这些更重要的当然是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

二.边疆民族教育再思考

第一、必须克服经济发展教育要让的思想。应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教育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否则经济上不去,教育更落后。教育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要振兴经济,就要提高广大群众干部对教育的认识,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意识。振兴民族经济,必先振兴民族教育的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摆在全局性的地位。

第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内地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教师应该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教师要切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教育的论述,根据现代化教育理念,学校要办出学校的特色。比如近几年来怒江州实验小学就办出自己的特色。不仅教学成绩名列全州前茅,学校还开展了以民族特色为亮点的素质教育,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示人人有特长的要求”每周五下午有两节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书法、科技创新等九大类51项兴趣小组活动。发挥教师资源优势,外聘民间艺人,把民族乐器“笛里吐、起奔、摆时”和各类民族舞蹈,纳入特色课堂。让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的乐园。

第三、狠抓基础教育,缩小地区差别,是边疆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大多数农村学校不仅盖了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等硬件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软件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教师不再用原始的教学手段教学。现代教育手段走入了课堂,高寒地区也能做到使用“班班通”“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现代科技发达利用互联网真正做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人才。怒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十分单一。发展经济投入高、消耗高、效益低。教育和科技的落后,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整体民族的素质,尽快让少数民族脱贫,职业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技术,真正做到培养一个学生,能致富一个家庭,从而带动地方经济,人人受实惠,提高了农村家庭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第五、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在边疆少数民族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并且会长期存在,他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反应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办好教育,要正确的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和宗教分离的原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但也要防止宗教对教育的干扰。尤其要防止利用宗教信仰宣传封建迷信。

总之,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必须首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内地的和谐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才能在习总书记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新思想的引领下,取得怒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陈萍,石伟.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30):47-48.

[2]阿呷热哈莫.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困境分析与应对思考——以凉山彝族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7(04):18-23.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