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璞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48
Key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目前,國内各高校管理类专业均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关专业也将此课程列为了选修课程,但从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情况看,学习过本课程的学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中仍表现出能力不足的状况,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欠缺,问题解决能力也亟待提升,这些问题都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有一定关系。如何克服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对管理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的现存问题
1.1 教学理念落后
大学教育究竟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践知识的丰富?传统观点认为,本科教育体系内应以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体系完整架构的搭建为核心,至于实践知识,则是职业类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或是在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再慢慢积累的。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指导思想,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总体定位,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集中于完整的理论呈现,忽略了对实践性知识的引入和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并未得到恰当的平衡。
1.2 教学内容陈旧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从西方国家传到中国的,且指导实践的基础理论知识多年来并未有大的改变。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活动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这就使得教学内容更新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行业特色,与中国的管理环境匹配性欠佳。此外,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也较少覆盖到最新的实际案例,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最新发展与应用技术的介绍也较为欠缺,使学生无法了解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的新趋势。
1.3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采用的都是讲授加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繁多,课堂讲授多停留在填鸭式灌输阶段,讲课速度过快,学生课前也缺乏预习,课堂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而案例分析也由于缺乏课前思考、课堂讨论受限、对理论知识掌握欠佳等因素,分析深度和广度有限,最终也是以教师讲授案例而告终,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1.4 实践环节欠缺
由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侧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环节,学生并没有足够充分的机会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并加以体会与提升,最终造成了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不上,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佳的人才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自身也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对课程实践项目的指导经验不足,从而在课程设计时也会主观上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积极性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1.5 教学组织欠佳
教学组织上,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班级容量和考核形式两方面。一方面,师生比低造成了班级容量过大,班级学生数在100左右的学校占居多数,大班授课非常不利于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也不利于教师实时关注课堂氛围和动态,至于实践教学就更加难以考虑了。另一方面,考核形式机械单一,多为闭卷考试,卷面分值集中于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这些题型强调答案的一致性,灵活性欠佳,考试形式倒逼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上述问题贯穿于高校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最终造成了毕业生素质对接不上用人岗位的要求,对学生、用人单位、教育机构三方不利,需要深入思考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改革对策
2.1 更新教学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现代管理科学,它屬于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交叉学科领域,课程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理念的总体定位,应是“理论-实践”型课程,即基于学科基础理论的应用型课程。总体来看,课程既不能脱离学科内成熟的理论体系,也不应忽略或弱化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而是要侧重于学科理论如何应用于现实工作实践。
2.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从理论知识、企业案例、最新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和优化。
理论知识方面,改变“全面铺开、一点不落”的教学内容组织现状,提炼出课程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即核心概念和指导工作实践的核心理念。根据“二八”原理,在理论知识体系中,20%的内容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核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对这20%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企业案例方面,尽量不要使用过时的二手资料作为案例,最优做法是,依托学校相关行业,到对口企业去实地调研采访,编写一手案例资料,用于课程教学,必要时对案例最新进展进行跟踪与更新。如果一手案例资料获取困难,在使用二手案例资料时,也应进行资料的重新收集与编写,使其适合于本科课堂的案例讨论。
最新实践方面,理论上定期关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上坚持跟踪人力资源实践领域内的权威机构,参加相关的会议,来获取最新的信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2.3 丰富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方面,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基于讲授,结合短视频、课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软件辅助实训四种方式进行课程学习。
理论知识的讲授方面,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纯理论的讲解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本科学生是具备自学能力的。因此,建议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变为课下学习和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理论难点进行讲解和点拨。而课下学习理论知识,可以采用短视频的形式,将理论体系分解为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每个小知识点录制成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观看,降低理论学习的枯燥感。
课堂教学中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的开展以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和软件实训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课前两周发给学生讨论材料,布置思考题,提交个人思考成果,课上尽量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现场汇总学生观点加以点评,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案例通过理论主线串起来,并确保讨论不偏离主线。情景模拟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预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比如模拟招聘、模拟校园宣讲会、模拟面试等。这一教学方式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不会觉得很枯燥,教师的作用也在于引导学生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基于理论对实践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此外,目前有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是在现实案例背景下进行情景模拟式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体系中,丰富教学形式。
2.4 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除了上述案例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软件实训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引入企业资源,从根本上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联系起来。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情况,教师也可以与这些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合作开发教学案例,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选择恰当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扩展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如有可能,也可以派出教师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同时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
2.5 重构教学组织
为确保教学效果,落实上述教学改进措施,必须缩小班级学生容量,变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通常一个班级在30至40人最优,小班教学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考核评估方面,丰富考核形式,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教学效果的评估应具有延续性,变“时点”考核为“时期”考核,结合课程出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等方面,赋予不同权重计算课程成绩,在期末试题方面,增加灵活性考题,如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此外,也可以结合自评、交互评价共同确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只有将上述五方面教学改革措施具体落实,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改进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倩.基于职场需求导向为视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中国培训,2016(10):32-34.
[2] 王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153-154.
[3] 罗婧文.应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6(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