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凤
摘要:人的身体能够发挥多项的功能,在美术的设计上,可进行身体彩绘,在音乐教学中,身体可作为乐器为歌曲伴奏,最常见的身体乐器就是口、手和脚,在音乐的互动中,也能够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为歌曲拍打节奏。身体乐器可随时随地的创建出不同的音乐形式,学生意识到身体乐器的重要性,他们的音乐审美也会逐渐的提高。
关键词:身体乐器;小学音乐;教学;运用
引言:身体乐器是一种特殊的乐器,身体乐器可自主的调节音量的大小,演奏出独特性的音乐,此时教师应挖掘身体乐器的优点,通过身体乐器的不可替代性,寻找适合运用身体乐器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对身体乐器产生兴趣,从而探索更多的音乐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身体乐器的优点
1. 不计成本
身体乐器成本很低,学生可以随时在自己的身体上创建出不同的音色和节奏,提高对音乐的探究兴趣,极大地发挥孩子们的音乐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活跃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孩子们迸发出极强的表演能力。
2.亲切自我
人在受到社会的多元化浸染中,会逐渐的丧失自我,无法找到自己的真实一面,对自己越来越陌生,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段,此时他们的自我表现较为明显,还具有独特的童真特性,这个时候借助身体乐器的模式,展开音乐的互动教学,可让学生更好的亲近自我,让学生更加喜欢自我,喜欢音乐。
3. 即时娱乐,体现经典
身体乐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学生随时可以拍打出自己喜欢的节奏,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身体乐器使得音乐教学更具即兴化韵味,期间可充分的体现出音乐的经典形式,让学生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借助自己的身体乐器表现出音乐的不同形式。真正的音乐教育,应是在艺术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技能,并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身体乐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契机。
二、应用身体乐器提升音乐素养的措施
1.利用嘴巴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人的发声主要是依靠嘴巴,而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由嘴巴进行发声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嘴巴是最为重要的表达乐器。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嘴巴的功能,进行音乐的表达,教会学生有效运用嘴巴进行演奏,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比如:舌頭上下摆动所发出的声音、舌头卷起通过震动所发出的颤音、用舌头敲击上颚的声音等等都是很好的节奏律动,这些都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对于基本节奏型与读法可以这样做:
(1)2/4 ××××|××××||读作:踢踏 踢踏 踢踏 踢踏(模仿马蹄声)
(2)××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2. 以“手”为乐器
以“手”为乐器,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掌握节奏的方法,通过手来拍打身体各个部位。比如:肩膀、腿都能成为节奏,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拍手的形式来体现节奏的。比如,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我今天上学喽》当中就有2处节奏上的重点,也是这堂音乐课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我用这样的节奏边拍手和学生打招呼:2/4 X X |X XX|同学欢迎你 当歌曲中再次出现这样的节奏时,对学生来说已不再感到困难,在节奏感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感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用嘴读出节奏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并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练习开始,慢慢地加速度练习,并做到强拍子的动作较明显于弱拍子的动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正确地拍出每段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又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3.以“脚”为乐器
“脚”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身体乐器,它与手是有着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关系,然而它们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以手为乐器一般是在一定氛围烘托下才会进行的,而脚乐器则是一种无气氛烘托的形式下进行的,如一个人戴着耳机在欣赏音乐时,当他完全沉醉与音乐中时,他会潜意识下跟着音乐的律动来用脚来打拍子,所以说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又完全相反的两种节奏形式,脚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培养的重点。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叉腰以及拍手,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起伏变化,这样在音乐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其次有效运用脚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脚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脚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脚来演奏各种音乐,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利用脚步可以自由的进行演奏,利用脚来充分表达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来发挥脚的功能,让大家把握住音乐的本质,随着音乐节奏来动脚,以此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4.协调身体进行音乐学习
“身体乐器”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一种乐器都无法与之相比较的,它可以像其他乐器一样音色有多样化,音量可大可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乐器”的潜能,奏出最美、最有趣的节奏,是每个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通过对身体乐器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更明确地掌握音乐中潜在的一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摇摆,以此来对音乐节奏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摇摆的动作,让学生的身体以脚为中心进行晃动,以此来随着音乐找到其中的节奏感,进行前后摆动,身体摇摆的速度可以随着节奏的快慢进行调整,在进行摇摆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心灵上的平静,以此来在音乐节奏中不断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身体乐器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更明确地掌握音乐中潜在的一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柯达伊在他的教学理念中指出:“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这也是小学音乐教育者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莎莎.乐器演奏教育的心理减压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47.
[2]田春生.论人身乐器的构造及功能[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2):26-28.
[3]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2014(12):190-192.
[4]岳兵,王蕾,屈梦思,等.论自制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