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江•木汉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词,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要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进步。历史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性特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基础上,探索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还要注重合理评价学习成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作为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核心素养指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素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历史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历史教师应努力增强教学能力,针对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科学的设计规划,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指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素养,突出了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个人品德和社会关系。核心素养以“核心”为重点,以“素养”为关键,并非全面素养。核心素养是依据国家的要求和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融合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其不仅要反映与时俱进的要求,还要体现中国特色教育的优点。
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化,应建立在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历史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端正学习历史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史学价值观。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是历史核心素养内容的五大方面[1]。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 教师应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断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前提,是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史学素养,历史教师应该坚持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来研究历史,通过创新,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2]。比如在教学《洋务运动》这一课时,可以先展示洋务运动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果,然后从国家实力、经济发展、人才教育、企业的创办等方面来客观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化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如主张“洋为中用”,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创立了中国近代企业,开办了新式学堂,修建了国家基础设施等,让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再说明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条件制约的必然结果,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给中国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2.2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开展兴趣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为兴趣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教师结合可以历史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种案例教学法包含一定的趣味性,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先说明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大片地区,并且在1853年顺利占领了南京(天京),通过北伐和西征使太平天国运动进入了巅峰时期。然后提出问题:“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建立的新政权却迅速被瓦解,这是为什么呢?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推翻了秦朝政权,为何在称王后迅速走向衰败?”学生积极地查阅史料、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活跃,探索和求知欲强烈,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辨析问题的平台,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探究[3]。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搜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学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究,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讲述“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展示当时夜幕降临下的松花江、黑龙江,以及长春、哈尔滨、旅顺等城市,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人民要背井离乡,是什么导致他们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的?”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九一八事变,然后教师出示地图,提问:“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国土都在哪?回想一下历史上都有哪些时期也发生了日本侵略我国领土的事件?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与共产党所表示出来的态度和政策有何差异?全国人民又有什么反应?之后的西安事变为什么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学生通过思考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成为锻炼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
2.4坚持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学习成果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明白学生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想如何去学。这样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在学生中做到因材施教并取得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先审视教学目标,了解目标是否和教学内容贴切,是否和学生的认知程度相契合[4]。比如,教学《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目标就不能定为“在了解秦汉实现大一统的历史后,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样的目标太过笼统,可以改成“熟悉秦朝和汉朝的疆域图,了解其扩展的范围,了解重要史实,如秦始皇统一疆土的措施、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且认识秦汉统一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结语
总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启蒙课程,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以立德树人、树人明理为目标,改变过去僵硬的教学方式,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爽. 淺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4):50.
[2]江海云.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82.
[3]王燕飞. 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08):122.
[4]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7(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