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2019-09-10 23:55谢嘉艺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谢嘉艺

【摘    要】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思想上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外界很多事物都有着懵懂的概念,这一时期也是形成初步规则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萌生规则意识,并能自觉遵守与执行,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  规则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200

在幼儿教育中,规则就是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在于要让孩子自觉将规矩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而不是用规则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灌输与约束。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教育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为今后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发现者

生活中规则无所不在,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恰当有效的谈话,便可以了解到幼儿对生活中相关规则的掌握情况。比如,幼儿们大多喜欢游动物园,到游乐场游玩,到电影院看电影等,在这些公共场所幼儿该如何遵守相关规则,此时,成人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会像成人一样具有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文明游玩、必须排除依次等候等规则。又如,在幼儿园里幼儿们会像老师一样走楼梯时,从右边行走,而且能做到依次走,不挤不推;课间饮水时能依次排队到饮水机前去饮水,做到不争不抢;在区域活动结束后能做到将活动材料依次归类摆放等。成人的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以积极的影响、引导、辐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做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引导者、榜样者,以启发诱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则,并积极地运用生活中的规则,使规则逐步成为幼儿自觉的行为。

二、帮助幼儿理解与接受规则

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与规律,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对规则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猜测儿童的想法,我们要了解儿童,明白他们有时候是根本不理解规则的,当他们做了违规的事情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违规了。某幼儿园大班,杨老师发现图书区的绘本中有的主人公被撕掉了,了解后发现幼儿是因为喜欢里面的主人公,老师从中挑了《母鸡萝丝去散步》和《小黑鱼》等几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同幼儿一起看故事,翻到最后几页的时候,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不知道去哪里了,引导幼儿认识到绘本被破坏的后果,引发幼儿修补和保护图书的意识,而不只是采取仅仅对幼儿提出要求,不遵守要求就实施惩罚。

三、走进社会感受体验规则

培养幼儿社会行为规则,属于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领域教育具备潜移默化的特征,社会环境好坏必定会影响幼儿的言行。幼儿年纪小,模仿强,对各种行为具备形象性,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潜移默化去学会相应的行为与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幼儿走进社会,让社會的环境潜移默化去影响幼儿,让幼儿从中感受规则的必要性,培养其规则意识。比如带幼儿参观超市付款、参观银行排队办理业务、参观农贸市场等,通过这些活动可让幼儿形象、直观感受到存在许多规则,就能让幼儿切身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互动属于非常好的教育模式,教师日常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与幼儿互动,从中体验规则,让幼儿在玩中体会社会规则,感受社会规则,逐渐培养其规则意识。如带领幼儿融入社会,从公园与喷泉、花草拍照,体验环境的美;参观小学时,让幼儿与小学的哥哥姐姐共同玩耍,等等。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感受到快乐、轻松,感受到尊重、感受平等,感受秩序等。通过社会实践,通过互动,幼儿就能切实感受到、体验到规则,逐渐培养规则意识。

四、用角色加强责任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热衷于对别人进行语言、行为上的仿效,对此问题,幼儿教师應该有着高度的重视,并且懂得让幼儿通过模仿他人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游戏时为幼儿们分配角色,或者让幼儿自行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警察”、“医生”、“老师”等日常能够见到且具有鲜明特点的职业,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时穿戴形象生动的衣饰并拿上道具,可以令他们能够快速进入角色,让其行为与角色尽可能地吻合,幼儿通过模仿这些角色,可以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知晓应该遵守的规则。

五、利用幼儿的意识形态

大多数幼儿因为家庭教育因素,具有“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攀比心理与从众心理。教师在纠正幼儿意识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幼儿意识,利用幼儿间的竞争营造一个“利他”集体,鼓励幼儿谦让他人、帮助他人。采用当众表扬,积极鼓励等形式支持利他行为,让具有利他行为的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氛围。对幼儿间的矛盾可用竞争的方式解决,并以此让幼儿学会谦让与分享。

六、让孩子了解违规后果并承担一定责任

规则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限制和约束,它可以使人的活动顺利进行,享受更多方便和乐趣。但是,幼儿期孩子自控能力差,行为会反复,虽然让孩子接受了规则的存在,但若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性的行动则需要练习和强化,不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那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滑滑梯时,有些孩子滑到一半就往地面上蹦,还有的孩子趴在滑梯上,头朝下脚朝上向下滑,甚至带动很多小朋友模仿,这些都很容易发生危险。针对这一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至少3次。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次数明显少了。

七、结束语

规则意识体现了个人的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趣味游戏催生幼儿规则感知,让幼儿在辩论碰撞中催化规则认同,在生活体验中催进规则内需,在社会实践中催升规则习惯。在四部曲中练就幼儿规则意识,提高幼儿道德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申世平.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28).

[2]吕艳苹.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J].中外交流,2018(16).

[3]顾亚.在教学做合一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