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琦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进一步重视,在基础教育的阶段,体育教学成为各个学校中普遍重视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的素质,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成长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跳绳是初中阶段学生体育项目学习中的一个部分,由于个别学生存在体能、身体协调性等多方面的不足,在跳绳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本年对此展开探讨,旨在提升学生跳绳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跳绳学习;学习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中,通过跳绳项目的学习与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脑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锻炼运动的协调能力,使得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均衡的锻炼。在跳绳项目的锻炼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精力,关注自身与跳绳之间的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跳绳的锻炼对于场地以及器材的要求较为简单,适宜于学生的日常锻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跳绳学习进行重视。
一、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跳绳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在学习中偏向于选择对于自我较为利好的内容进行学习。体育的教学通常是以实践的形式进行开展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关注有所不足,在各个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够清楚认知到体育项目的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于理论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跳绳的重要意义,从而在跳绳的学习中以更为积极态度,更为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确定式的选择性学习。
二、对于学困生展开有效的持续性帮助
学生在跳绳学习中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项目的掌握状况,影响到学生的身体锻炼,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体育学习的信心遭受打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新的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应用个性化的方案进行自我能力的替身。例如,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的协调性存在问题,因此在跳绳的学习中,难以完成一个正常的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场地的转化,引导学生降低跳绳的难度[1]。例如,可以应用台阶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的感受到跳绳中需要进行的动作配合,完成一个跳绳的完整过程。此外,当学生的体能存在问题时,教師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能锻炼,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跳绳的学习中,具有足够的体能够进行持续性的锻炼。包括晨跑、腿部力量锻炼等方式,都能够使得学生的体能提升。
三、改变教学的模式,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的学习模式,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练习,完成跳绳的体育锻炼。在小组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跳大绳等形式,感受不同的跳绳模式,充分的体验跳绳活动中所具有的乐趣。此外,小组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学生跳绳能力的提升,这是由于在小组的内部,不同的学生在练习跳绳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积极的进行竞争,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升[2]。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课下学习。
如表1所示,经过合作分组,合作小组成员跳绳水平明显有所提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持续性的进行跳绳的比赛练习,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升自我的跳绳水平。
四、通过多样化的跳绳练习模式,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事实上,跳绳运动也是一种世界范围的运动,由于锻炼的过于集中且观赏性存在缺陷,因此集中的应用与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跳绳进行练习,通过模式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鲜感。例如,通过音乐跳绳等模式,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跳绳的练习;左右开弓。双脚交替跳:单数时,绳子从一只脚下通过;双数时,从另一只脚下通过,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累了为止,速度由慢而快;双人跳绳,采取并排站立的姿势,每人用外侧的一只手握住绳柄,先开始练习简易跳绳法,两人同时用双脚跳绳,然后练习同时用单脚跳绳。侧身斜跳,两人一前一后站在跳绳的左右两侧,先侧身单脚跃绳向前跳,然后斜身跳回原位。跳跃时应注意用力摆动双臂;双臂交叉跳,先从简易跳绳法开始,然后用双手手腕挥动跳绳,右脚跳绳,不着地的左脚则斜向一侧[3]。
五、结束语
跳绳的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跳绳学习的积极意义,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个性化的提升方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提升学生的跳绳基本能力,以及对于跳绳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提升跳绳综合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康伦,赖世有,钟国锋.初中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跳绳成绩的提高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4.
[2]李嵘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实验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
[3]诸树锋.跳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2(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