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钊
关键词:文化品格;中学体育;培养
文化品格培养是随着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思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基于文化品格培养来开展相关课程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还应当在和他人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凸显一种高尚的体育文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当前的精神水平和文化水平来选择正确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传统中学体育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中学体育教学文化品格建设的内涵
在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动作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有计划的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重点主要是侧重于户外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指导。又因为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体育运动包含了许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进行良好的传承,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体育教学的价值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凸显出来[1]。
在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需要教师全面的分析我国的优秀物质精神文化和民族特征,再加上当前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科学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中学体育课堂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有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练习体育运动时能够感受到我国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优秀的体育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文化品格培养的中学体育教学方法
(一)科学合理的体育分组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体育文化品格培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育集体荣誉感[2]。从传统的体育课堂分组教学来看,教师都是随意地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在分组之前并没有对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状况进行了解。但是从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教学要求来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来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小组成员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要均等化,有利于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这种群体学习的分组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形成一种互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在对班级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时,一定要充分对学生的身心状况进行了解,在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诉求后,再进行体育分组合作训练,教师所划分的运动小组,其成员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运动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运动训练。除了以上这种分组方法,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个体或者是团体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于一些动作的练习也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练习积极性。当教师划分完合作小组之后,给同学们一些时间来练习跳绳,之后再通过比赛的形式来看,哪一组跳绳数量最多则给予最终的奖励。跳绳成绩的考核不仅包括小组整体成绩,小组成员个人成绩也计入团体成绩中,教师可以将个人成绩占合作小组成绩的30%,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为合作团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体育运动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从而教师可以顺利的达到对学生文化品格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师生的互动
中学体育教师为了使文化品格培养教学模式能够顺利的开展,一定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当前的体育素质以及学习需求。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以及体态动作来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在体育运动练习的过程中,假如出现了任何动作上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请教,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动作。并且学生在练习教师的运动之后可以将自身的感受反馈给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感受来对学生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品格内容[3]。另外教师也能根据学生所反馈的内容,来对下一堂课程内容安排进行调整。此外,学生在体育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则会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热情就会被激发,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效率。
三、总结
随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更多的中学体育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因此,基于文化品格的中学体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中学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李海肖.论大学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追求[J].才智,2017(29):98-98.
[2]刘星.浅议高中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2015(30):69-69.
[3]郭利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融合[J].教育观察,2017(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