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发展途径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国逐渐加大对青少年教育的投入,在中小学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书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况,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强健体魄,而健康教育则是将各个阶段心理身体成长健康知识融入其中,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了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保障,既能拥有健康体魄又能实现心理健康,由此可见,不断推进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相互结合形成系统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一)基本概念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体育教学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其目的是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体质、磨练心理素质,致力于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而健康教育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与体育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健康教育是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和了解健康知识的平台,从而起到防御疾病、强健体魄的目的。由此可见,二者共同之处显而易见,都是为学生健康而服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融合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相互作用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虽然在教学方式、途径上有所区别,然而二者在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可以说二者是起到积极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体育教育是将强健体魄与心理相统一,坚持“终身体育”的健康体念,通过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等方式,不断传授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这对于健康教育起到了基础作用,健康教育的涵盖面相较于体育教学更加广泛,通过体育教学的健康知识为基础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作为校园健康的护航者,是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磨练体质,掌握安全防护、生理机能等知识,更好地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途径
(一)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
当今社会家长大多望子成龙,造成部分学校教育过于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依赖网络游戏等负面问题,对此,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迫在眉睫。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各大高校应该创新方法,探索系统化的健康教学方式,尤其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改革方式,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融合方式,不斷总结推陈出新,为培养学生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强化师资,转变思想观念
为了通过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学校、家长与学生出现过于偏重考试科目而忽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我国大力推进素质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根据近十年的学生体质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指数直线下降,不仅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在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也有待提高,肥胖症、抑郁症、近视眼等问题层出不穷,对此,需要学校及时转变思维,聘用相关背景的教育人才,切实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对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层层强化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通过设立任务目标实现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教育。
(三)创新课程,体现特色教育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对此,应该不断创新课程内容设置,有机地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等媒介开展网络教学,通过视频、模拟教学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从“要我学”变“我要学”,使得教学过程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在相互结合过程中应该注重衔接,将“健康第一”切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教授长短跑课程时将身体安全防护意识教育与应急自救知识融入其中,在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心理知识。此外,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进行融合,如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时期,应该更为着重的融入生理健康知识,更好地解决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起到相互促进作用,通过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体质、掌握健康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强健体魄与健康生活习惯。此外还需要学校转变思维、充实专业师资力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程内容等方式,不断优化健康教育知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英.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模式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03):100-101.
[2]高阿莉.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17(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