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凤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全面發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逐渐成为了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从丰富积累、体验生活、培养语感、指导运用四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素养;培养探究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基础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当下的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对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等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丰富积累:实现课内外知识积累接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积累上。受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小学生的语文积累往往较为贫乏,这直接阻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逐渐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师要重视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的接轨,以有效借助两种手段的结合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内的积累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够与课外积累进行结合,就能够实现1+1>2的效果。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借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讲到该篇出自《安徒生童话》时,我询问大家都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后,我接着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这些童话故事?想不想读更多的故事?”在得到同学们一致的“想”的回答后,我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了对课内文本的阅读中。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深入的了解后,我又将提前准备好的几篇童话故事分发给了大家,告诉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并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接触到了童话故事这一题材,进而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情感体验: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进行统一,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诸多优质文章,无论是表现大自然之美还是社会生活之美,都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绚丽多彩。为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建立一个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在解放学生天性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怀念母亲》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素养的培养,我非常重视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凸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并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即:(1)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2)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对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与思考时间后,我将大家集中到一起,开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要求大家谈一谈对两个问题的解答,并结合自身情况来说一说题目的双层含义及对“母亲”的认识。通过这一讨论,学生们回忆了生母的爱,也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爱,同时在这一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中促进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语感:落实针对性语用表达训练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指的不仅仅是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还包含着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可以说,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的语感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有语感的人,必然能够在语言表达或写文章时做到准确达意,完美抒情。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教师要落实针对性的语用训练,也就是借助语言训练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老人与海鸥》的教学过程为例,考虑到语感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感性经验层面,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获取,并有针对性地渗透了训练语感的方法。在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辨析的时候,我要求大家关注语法、修辞、逻辑等要素,借此为学生提供理性经验,使学生能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入更深的层次。在分析老人喂海鸥的片段中,我要求大家总结一下老人是怎么喂海鸥的、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老人喂海鸥的特点,并对文章语言运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我还举出了几个句子,让大家进行分析和描述,从而借助针对性的语用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指导运用: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扩大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点拨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达到知识传授和实践运用的双重目的。以《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过程为例,考虑到学生对春节都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便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在学生对北京的春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将大家进行分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都排练一个关于春节的小短剧,同时展示了提前准备好的一个中国结作为奖品。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并在与小组成员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确定了表演的主题。在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有表演发压岁钱的,也有表演包饺子的,还有表演贴窗花的。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增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了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当代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以确保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究[N]. 黔西南日报,2019-07-29(8).
[2]陈冬云.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亚太教育,2019(6).
[3]谭海侠.新课标下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