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娜
摘要:礼仪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教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物和立身处世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要讲究方法,简单的说教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有通过“借课”“借活动”“借错”“借榜样”等形式渗透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关键词:初中生;品德课程;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类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初中品德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由于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要讲究方法,仅靠简单的说教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借课”“借活动”“借错”“借榜样”等形式渗透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能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一、礼仪教育是我们共同的“渴望”
(一)礼仪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渴望”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很大。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喜好新鲜事情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他们追求独立但任性,叛逆,容易走上歧途;许多中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与人合作的思想,他们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等社交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对初中生进行礼仪教育正是对他们成长的一个帮助,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礼仪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礼仪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礼仪意识的强化,并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教育方式应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习惯的自然养成,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以情感人,把礼仪教育“潜入”学生的心里去。
(二)礼仪教育是学校成长的“渴望”
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 “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除了升学率等方面的指标过硬外,更重要的是其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也为人称道。试想:一所学校的学生彬彬有礼,与人为善,谈吐文明,举止高雅,那该是多好的景象啊!反之,一所学校的学生蛮横霸道,欺弱凌小,出口成“脏”,举手损人,那又是多令人心寒的景象啊!学校的发展,与礼仪教育休戚相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利益阶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与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格格不入,过于陈旧的礼仪教育方式,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滑坡,不少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为的矮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学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正处于进行时。
(三)礼仪教育是社会成长的“渴望”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讲礼仪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有没有团结互助、讲究礼仪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在广大中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推动作用。礼仪教育不仅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礼仪教育是 “借鸡下蛋”的艺术
怎样开展礼仪教育呢?苦口婆心的规劝、师道尊严的教诲、家长权威的逼迫也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只有摸准学生的特点,借机教育,从实际出发,才能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需要。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遵循“尊重、严格、具体、持久”的原则,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礼仪教育是一场备受考验的“持久战”。
(一)“借”课堂教学进行礼仪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的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八年级教材为例,其中的“友好交往礼为先”“心有他人天地宽”“诚信做人到永遠”等章节,均涉及到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友善、礼貌待人、宽容诚信等具体的礼仪内容,此时的品德课无疑成了实实在在的礼仪教育课。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并督促其用学到的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借”课外延伸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有位教育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听过了,我知道了;我看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礼仪教育是一项改造人的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只有通过践行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注重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侧重于能力的提高、行为的养成。人的礼仪行为习惯,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渐培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较难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而课外延伸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课外延伸活动的形式可以很丰富,如家庭延伸,布置切实可行的家庭实践性作业;班会课延伸,开展礼仪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各类比赛延伸,进行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此外,利用布置品德课课外作业,如给父母洗一次脚等,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组织“畅想人生”“爱心助我成长”等主题班会;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明白吸烟的害处,珍惜同学间的友情,形成友爱的氛围。还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到各班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做有品味的中学生。
(三)“借”错误行为进行礼仪教育
现代教育有一个清晰的理念:允许学生犯错,使他们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成长。当学生出现如骂人、说脏话甚至打架等不良行为时,教师不能大动肝火,指责训斥,甚至施行种种惩罚。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选择灵活的教育方法,用真心换真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创之以境,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借错误行为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认识错误,建立有助于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德育模式,使礼仪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借”榜样形象进行礼仪教育
对初中生的礼仪教育可以通过教师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作为教师应意识到:每天都要与充满活力的学生进行交流,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怀着崇高的爱去教书育人,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和良好的师德师风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名人名家注重礼仪的视频案例,让学生观看,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绪、修养的外在表现。在品德课程中渗透礼仪教育则是一条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渗透礼仪教育,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使学生善于合作,善于交往,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成就成功幸福的人生打好坚实的根基。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能借礼仪之细雨,润学生于无声之中,把教书和育人更完美地结合起来,那么,新课改的春天还会远吗?
(责任编辑:李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