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有形之图 引无形之思

2019-09-10 07:22沈平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复习课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沈平

摘 要:思维导图是运用链条的形式,把逻辑性复杂的超大信息,用图解的形式在纸上清晰的呈现出来,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模式和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品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课;优化;思维导图

前言:图像和联想是大脑语言最重要的两大特征。基于这两大特征,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是大脑真实思维的体现,它是更贴近大脑本身的一种思维方式[1]。因此,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更直接更简单的与大脑进行交流。

1.用思维导图优化历史第一轮复习

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历史方法的思维导图培训。两者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下面这个题目为例,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由1929-1933这个年代,直接联系到大时代背景经济危机期间,直接便可得到答案。由时间联想到时代背景,而时代背景则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特点和当时的政治局面三个角度进行深刻分析。比如下面这个题目: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928年。这说明A.日本对中国的民众生活很感兴趣B.日本想对中国的地理开展学术研究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D.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由1928年回到日本大背景:明治维新后,分析这个时候日本的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且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政治—中央集权、资产阶级力量在壮大,思想—对外擴张。由此可得出答案C。在历史方法思维导图的应用中,要点对点联系成为思维模式:时间—时代背景,人物—大事件—时代背景,问题—解决方向(原因、背景、条件、实质、影响、评价)。课后,学生可根据这一框架把考试中涉及的知识和相关联的知识添加到思维导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

2.用思维导图优化历史第二段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把大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把厚厚几本书所学的知识变成了几十张生动直观的思维导图。针对高考要求,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点是不够的[2]。因此,在第二轮的历史复习中,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把“书读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历史方法的导图,提升思维能力,拓展基础知识。具体措施如下:

2.1基于章节导图,构建完善的单元导图和模块导图

历史教材是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各个章节,单元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一章内容与后一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背景或条件的关系。比如说:“鸦片战争”这一课的和“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时代背景为中心,展开思维导图绘制,丰富思维导图内容。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应把第一轮绘制的章节思维导图进行织网式补充,最终形成严密的“模块-单元-章节”思维导图。

2.2基于思维导图,延伸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教辅的精读,对教材和试题中没有直接提到,但是和知识体系相关联的隐性知识进行总结,添加到思维导图中[3]。同时总结答题方法,形成历史方法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且可以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导图优化高中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3.1一张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中心

每张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可以把历史中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中,教学的难点是对其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在实际作图中,如果把原因及影响作为中心的话,做出来的思维导图会杂乱无章,失去了思维导图的意义。因此,只能以“太平”为中心,原因和影响只能作为延伸的分支。对原因和影响的分析用方法思维导图列在旁边,两者结合,作出的思维导图层次鲜明,内容清晰,方便学生记忆。

3.2引导学生自主作图

教师可根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路,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内容。以下为教师指导下,学生做历史思维导图的具体思路:评价事件---定性(性质)--三个基本角度(事件主体、相关联的对方、大环境)--正反(积极消极)两面评述。这也是高三历史教学中强调的唯物史观的教学和渗透。

3.3坚持思维导图常用常新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知识导图和方法导图缺一不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把绘制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把思维导图的内容刻在脑子里,而不是只绘制在纸上。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经常补充完善知识体系,把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背下来,最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结语:教师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上,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内容更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历史中的重点难点。最终,争取帮助每名学生在高考中都能取的一个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洪义.借有形之图 引无形之思——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2):56-58.

[2]王鑫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3]倪仲.构建知识体系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复习课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