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民国大师 运用学术资源

2019-09-10 07:22程碧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阅读

程碧霞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近民国大师,运用其学术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以此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 民国大师 学术资源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17-01

0

二十世纪上半叶即民国时期,是一个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融汇的混沌时代。这个时代虽短,却英才辈出,这些英才在教育、国学、科学等领域引领时代潮流,为国家民族做出大贡献,我们称之为民国大师。

民国大师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即他们的生平事迹、轶事典故、主要作品、经典名言、主要成就、成长原因、历史评价等。他们以斐然的成就贡献和高尚的人格品德为我们树立了为人范式,故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走近民国大师,挖掘其精神内涵,运用其学术资源。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走近民国大师,运用其学术资源的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教材多选用民国大师之作

高中语文教材多种版本选用了许多民国大师之作,如人教版、粤教版。人教版五册必修课本共有65课,民国大师之作就有18课19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入选的大师作品有徐志摩《再别康桥》、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沈从文《边城》、钱钟书《谈中国诗》等。从中,民国大师受教材编者的推崇程度可见一斑,可谓“你总是这样叫人牵挂”①。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近他们,运用他们的学术资源,让大师风范引领高中学子成长。

(二)近五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多涉及民国大师

1.文学类会选用民国大师之作。如2017全国Ⅱ卷选用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2018全国Ⅱ卷选用了老舍的《有声电影》。

2.实用类中人物传记的传主多选民国大师。如2014全国卷Ⅱ的《爱国科学家邓叔群》,2015全国卷Ⅰ的《朱东润自传》,2016新课标卷Ⅱ的《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近民国大师并运用其学术资源是多么重要。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走近民国大师,运用其学术资源的具体做法

(一)课内重点学习。教材选用了这么多民国大师的作品,我就在教学中将之作为重点教学篇目

1.所用课时较多。在学习大师之作时,所用课时较多。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按教学要求是1个课时,但我用了2个课时。第1课时重诵读,先是在读中体会其形式上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后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学生在课前预习有了对徐志摩于康桥求学经历的了解,普遍能较深刻地体会诗人对母校的依依惜别、难以割舍的细腻深沉的情感。第2课时重分享,先是老师示范解读诗人另一首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接着学生分享解读诗人其他作品,最后分享诗人的奇闻异事。两个课时下来,学生被诗人的才华折服,加深对诗人的了解。

2.由此及彼。在学习大师之作时,由此篇到彼篇,由此人到彼人,适当延伸。如学习钱钟书《谈中國诗》时,我让学生课外阅读大师的《围城》和杨绛先生的《记钱钟书与〈围城〉》《我们仨》。通过延伸阅读,学生既惊叹于这位“文化昆仑”的幽默与睿智,又被大师一家朴实真挚的情感感动。这样会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并不枯燥,而富含人情味,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色彩。

(二)课外分类阅读

除了课内重点学习,我还带领学生开展以“走近民国大师”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有大师自己的作品,有以大师为题材的作品。

1.在高一读大师资料及著作

我把民国大师分成教育、国学与艺术、文学、科学、政治与经济五大类,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学生周末回家上网收集大师们的生平事迹、轶事典故、主要作品、经典名言、主要成就、成长原因、历史评价等。再把这些资料集结成小册子并打印出来,在班里传阅。读完这些资料之后再去读大师代表作。

2.在高二读他人写大师的作品

在对大师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他人写大师的作品,看别人是如何评价大师的。推荐学生读《民国那些大师》、《细说民国大文人》、《民国才女人物传记小说文集》、《星汉灿烂曾几时——民国文人写真》等。

(三)分享与运用

第一,阅读分享。阅读必有感想,要让学生把读后的所感所思表达出以分享。1.每周安排两次课前三分钟演讲,个人形式。2.每月安排一节阅读汇报课,小组形式。3.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读后感,老师各挑选三篇张贴展示。

第二,实践运用。学生觉得有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才能让这个主题的阅读可持续发展,故需要实践运用。

1.现代文阅读训练。高考、模拟考题里有许多人物传记阅读题,可从中选一些放进周测、月考、段考中,给学生练练。如《黄侃先生二三事》《下笔不觉师造化》《灵性鬼才黄永玉》《梁宗岱先生》《梅贻琦——永远的校长》。

2.写作训练。高中主要写议论文,而议论文需要典型事例作论据。在写作中,学生多举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为例,尽管这些人物很典型,却很泛滥,缺乏新意。而以民国大师为例则少见而有新意,故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上民国大师的事例,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这两种形式进行实践训练,既可以调动学生“走近民国大师,”的阅读积极性,又与高考衔接,充分运用民国大师的学术资源。

民国大师大都有高深的才华学问,有高尚的道德操守,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所以他们才能受到教材编者和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近民国大师,让学生关注他们,挖掘其精神内涵,运用其学术资源,从而获取正能量,助力高考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 参 考 文 献 ]

[1]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大师们》.2016年现代出版社出版.

[2]汪兆骞.《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2016年现代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阅读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