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法是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普及书法教育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综合素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强化书写技能等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国家对中小学书法教育十分重视。任何一门艺术,具有它自身本有的法度和规则,都通过技巧和方法表现其艺术美感的。书法艺术也是这样。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一是要弄清楚所学书体在结字、用笔和章法等方面的法度和规则,一是要懂得表达其艺术美感的方法和技巧。书法艺术的法则和技巧,同一般的写字原则和方法是有较大差异的,有其特殊的要求,而这种特殊的要求不是每个会写字的人都自然具有的,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学;选帖;读帖;临摹;集字;创作
国家教育部曾九年内连续发文十六次,明确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并明确制定了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对书法掌握程度的要求,在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大多已选择、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相应的地方书法教材及书法教学参考书。即便如此,在教学实践中并不理想,有的书法教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学生往往刚开始学书法不久,教师就让学生死临一二幅章法、字数较少的简单作品,就急于将学生推向各种展赛,去求得师生的一点虚荣心,这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给学生正确学习书法的方法比啥都重要,终生收益。从临摹到创作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学习书法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书法名家、书法前辈都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去临摹一些优秀的古代法帖,作为日课学习。所以对经典碑帖的临摹是学习书法技艺的主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掌握科学的临摹方法是步入书法殿堂的关键环节,尤其是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不容忽视。
一、选帖
选帖要慎重。古代优秀的书法碑帖、墨迹本等才是学生真正的老师,不要哪位老师教就让学生学哪位老师的,这是会误了我们的青少年的。学生选好了字帖就犹如有了好的老师,要选择古代的优秀范本,至于什么样的字帖比较适合初学者临摹,不管是比较静态的篆、隶、楷,还是比较有动感的行草书,都应该挑选那些古代名家名帖,而且是结构比较端正,字口比较清晰的碑帖或墨迹本,切忌给学生选一些所谓以奇、怪、抽象为美的书体来练习。对于刚接触书法艺术的中小学生来讲,勿去追求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学得正,今后在书法风格、体势上怎么变,也不会变得“面目全非”,一发不可收拾。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为什么千百年来仍备受中国人及国外人的喜欢、推崇,一直以来被当作人们临摹的优秀范本,就是因为他的字结构很正,虽然时代变迁,但始终合符人们的审美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帖中应根据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不同欣赏,不同喜好,能一班多帖更好,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多元化的艺术特质。这样对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就更高了,不提倡一个班的或一个学校的学生就给着某老师的字学习,不谈你的书法水平的高与地,我们学习始终应以古代法帖为标准,不然会出现对书法教学群体的极不负责,也将误导学生走入歧途。
二、读帖
读帖有方法。读帖即为“心临”,是一个认识过程。对于读帖,一是临帖的准备阶段,有了读帖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一是思考、领悟的过程,有了临帖前的思考与理解,才不会陷入机械的重复,才会有正确的临写方向。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帖方法,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学生一股劲地除了写字还是写字,天天练习,就是无长进,究其原因就是很少读帖。对于帖中文字如何断句、理解却一无所知。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读帖,才能知晓所临帖的书家背景、目的、书家艺术风格及书写材质,进而把握字的笔画特征、结字、风格,这样有的放矢的临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临摹练习中,读帖比临帖更为重要。
如何读帖?我们要营造一个把玩历代书法的环境,随时将这些优秀的法帖摆在我们的眼前,便于随时得到一些启发和深刻的认识。古人常常将字帖悬挂或张贴在墙壁上,心摹手追地学习,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到的。正确读帖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用笔,观察古人如何起笔、行笔、收笔,如何迎让穿插,如何表现线条的质感、力量之美等。这样才有助于临摹学习,并且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历练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视野。学书者不断地把玩研究法帖,在反反復复的临摹中记住书法的章法、结构及用笔,然后可以运笔将所背内容再现出来,并与原帖比较,找出差距,再比较再临写,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必有所获。
三、临摹
临摹需到位。所谓“临摹”,其实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需临摹到位,追求形神皆备。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摹到临再到创作是学习书法的一个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学会正确的临摹中国优秀法帖的方法,是继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关键环节。
(一)临摹是中小学学生学习书法的起步,是创作的基础
在书法临摹的实践中,中小学生往往混淆临和摹的不同,只将它理解为对临,这是一种极不完整的理解。临摹应分为临写和摹写两种方法,要能尽快对汉字字形结构特点的把握,一般采用先摹后临的方法。摹写是掌握汉字形体书写的最佳方法,是书法学习起步的最佳途径。摹写可分为双钩填墨法、描红、映格等传统做法,教学中交给学生用透明的拷贝纸蒙在原作上直接书写的方法,如果是完整内容的书法作品,就让他们一遍一遍地完整地摹写,这样对整个作品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把玩,让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当学生通过摹写对字帖有所感悟时,再教给学生正确的临写方法,这是摹写基础上的深入,如果说摹写是拄着拐杖走路的话,那么临写就是丢掉拐杖自己模仿走路。
(二)临写的方式
临写包括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形式。对临是学习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字帖放于自己的右上角,在熟悉、理解原字帖的基础上,对照字帖一笔一画的书写。尽量做到大至字形与原作结构分布的准确,小至一笔一画的相像,临的字越接近原作效果越佳,即做到形似。背临是在对临基础上,对字形、结构等有相当的掌握后关上字帖,凭自己头脑中对汉字书写的印象来书写。这种方式主要是检验自己临写的效果,书写后通过与原帖对比,找出差距,进行研究,不断改正,即做到神似。通过对临和背临达到形神兼备,那么学习书法就成功一步了。
但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临写后不善于分析、比较,写完一张纸丢一张,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而书法的学习恰恰需要通过观察—临写—比较—再临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意临是临写过程中具备比較高的境界后,对所临写的对象融会贯通,对作品的完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强调对韵味、风格的追求,这实质是创作的初步,带有创作的性质。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尽快掌握其作品的形体特征、运笔特点,体会其韵味,就算达到较好目的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虽并不是王羲之的原作(原作失传),而是摹本或刻本,它的摹本很多,有唐荆川旧藏本、冯承素本、陆继善本、褚摹袖珍本等等,它们之所以成为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流传千古,是因为书家临摹功底的高深,达到了与原作无可挑剔的境界。
(三)临摹是创作的准备和积累
临摹是书法学习入门的最佳方法,是书法创作前的准备和积累阶段,是书法创作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过程。历代书法家留下的优秀的、可供学习的作品很多,内容形式也多,有诗词歌赋、祭文等,字帖种类多多,包括碑帖、刻本、影印本、墨迹本等等。学习这些优秀书法作品的最佳方法历来是从临摹开始的,如以前的私塾里,学生就是临摹先生的字,临摹好的范本。另外,需注意的是临帖要一以贯之,不能一种字帖还没掌握好,就换另一种字帖来临写,今天看着这个帖好,明天看着那个好,朝三暮四的浮躁心理是不行的。
四、集字
集字当规范。集字是学生进行书法创作的起步。 集字创作是书法创作中比较初级、简单的一种形式,是从临摹传统碑帖进而过渡到创作作品的有效途径。它是将平时临摹练习积累的汉字的具体应用,在教学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常采用集对联、格言、警句、座佑铭、古诗、中堂等形式,逐步形成书法的创作雏形,让学生很快从临摹转到创作的角色中来,也使学生在创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找到创作的灵感。这是对汉字临写是否到位的一个很好的检验。集字也是章法训练最佳过程,对于一个初始创作的学生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章法布局和书写体式,往往觉得对照字帖一字一字书写还可以,或许像柳字,或许像颜字,或许象欧字……,一但离开字帖就“四不像”,要用某一书体风格创作一幅作品出来,更不能如愿,这就是对于书体的吸收、应用和章法布局的缺乏。通过集字训练,起码对于字的写法上有了把握后,再对章法布局、幅式上稍有把握、加工,便可创作出一幅学生自认为较满意的作品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念,只要不断积累,学以致用,以后一定会创作出如愿的、优秀的作品,成为实力较强的创作自由派。
五、创作
创作勿激进。创作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升华,切忌为创作而创作,丢掉传统的东西。有了临摹的量的积累,又有集字创作的经验,便能较顺利的地进入到书法的创作中去,从临摹到创作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一)创作是临摹的积淀
只有学生临摹达到一定程度,对作品的笔法、技法、神韵、章法等有足够多的理解、把握并且熟能生巧,较好地应用于实践,才能有一定的创作基础,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二)创作是临摹从量变到质变的体现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这是一个普遍哲理,书法学习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也就没有博取众家之长,没有大量的临摹创作实践,不会有创作经验的积淀,那将是纸上谈兵,一窍不通。
(三)创作还是临摹的升华
临摹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书家的随意创作,而不是让学生当一辈子的“书奴”,有的人练习了几年,十几年的书法,但就是不能看到他能有一种满意的创作作品,甚至根本就不懂创作,这就是虽然有量的积累,但没有产生质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临摹时没有很好地理解,掌握作品的真谛,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创作是一个书家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这样的形容太恰当不过了,所以,通过临摹而要真正达到创作的高境界,不仅需要书家的字内功夫扎实,还需要多方面的字外功夫积累,如文字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高和培养。
以上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更要注意它们的连续性,循环往复性。书法学习从选帖、读帖、临摹、集字到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新的突破,方法胜于形式,这是摆在书法教师面前的永远的课题。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给学生灌输适当的书法史、诗词等字外功的修炼。总之,书法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方法基础之上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这每一个过程环环相扣,才能相互促进,相互转换,才能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潜能,传授给学生正确、清楚、美观地写好中国汉字的技能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才能培养一批真正能在书法艺术道路之上取得成就,走得更高更远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邹静波.实用书法—“三笔字”训练[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邹静波.实用书法基础—楷书技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邹静波.论从书法临摹到创作的过程论[M].科技创新导报,2008(258).
[4]四川书法家网.http://www.scshufajia.com/.
[5]书法空间.www.9610.com.
[6]书画频道.www.shtv.net.cn.
作者简介
邹静波(1967—),男,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讲师,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