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
语言表达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地,也是其最终目的。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同时也是对自身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内容深化和语言化,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其语言潜能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可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从而在促使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顺利进行,同时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交融再造,点缀个性语言
小学课本内容适合学生学习和思考,里面也含有较多的语言闪光点。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领会这些闪光点,然后让其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以期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个性表达。在上课时,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理解、能促进其表达的词眼或句子,先带领其从根本上对这句话进行深入解析,在使其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词句重组,并加上自己的理解,以似是而非的模样使得词句获得新的“生命”。在学生表达后,教师也要对其表述做一个点评,从其逻辑、语言组织以及表达手法等进行合理的修正,以促使学生的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如在“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使其对文章有一个足够的了解,然后再挑出文中比较耐人寻味的话,如“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斟酌,并圈出闪光点。学生一般都会全出“新的太阳”“今天的太阳”等,这时教师可先引领学生进行深入解析,分析今天的太阳和明天的太阳有什么区别、他们折射了什么。在学生理解其表示的时间意义后,教师可让学生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说出这句话,如我看着太阳一寸一寸的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今天的太阳逝去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会有新的太阳出来,但时间终究过了一天等。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提升和改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交融再造,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形成个性的语言。
二、觅取方法,用技巧擦亮语言
不可否认的是语言的表达是有技巧的,不同的表述方式所取得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技巧点,促使包括逻辑、表达方式等,在促使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作文组织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可通过对文章的讲述,把一些表达手法给学生讲清楚,如比拟、对比等,使得语言的表达有活力、张力。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组织好语言逻辑,即要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逻辑、结构、层次的表述其见解。
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挑出一些句子给学生渗透作者的表达技巧。如“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发现自己的牙齿被它酸倒了”,在这句话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牙齿被杨梅酸倒了,而是说通过要其他东西才发现自己的牙齿酸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对比方法等。在学生理解后,教师要让其进行模拟训练,可联系日常生活用对比手法进行表述,如小明已经很高了,但他还比小王矮半个头等。教师在给学生渗透一些这方面的表达手法后,可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式的表述,并注重其对逻辑和结构的把控,从写作的角度使其能积累一定的表达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表达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
三、创设情景,扩展语言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说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得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形成较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扩展学生的语言广度和深度。在讲课时教师可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入手,即让学生提取文章中比较精练和有意味的句子进行改造,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把阅读中的句子、表达方法融入自己的话里,使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以及认识能力以文字的方式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造的句子从多方面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联想和构思,帮其建立多种情景,然后引导其用语言描述出来。
如在“落花生”一课教学时,教师在给学生讲清楚文章后,可让其对文章的表达手法进行一个总结,如作者以花生比人,道出了一個人需要自觉和个性解放的道理。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文章探讨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将之延伸讲解,给其创设不同方向的思维情景,如对于花谢,教师可从生命角度和化作春泥更护花两个角度去组织语言和描述;对于下雪,教师可从寒冷和银装素裹两个方向去帮助学生构建框架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手法用精练的语言来描述情景,并融入自身理解,以丰富其语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来扩展语言环境,不仅能使得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还能进一步发散其思维。
四、唤醒体验,激活学生言语图式
小学生语言积累贫乏,消化能力不强,而且在每记住一个知识点后,较长时间不复习就会忘掉。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言语图式,即让学生用逻辑图的形式记下知识点和自己写的较好的东西,从而唤醒其图式体验,以使学生能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在讲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将文中好的词眼句子给学生以逻辑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先在其脑子里构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图式的方式总结语言知识,并配以合适的范例,从而能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
如在“木笛”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以图式的形式将文中词眼句子给学生呈现出来,如人头攒动、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等,教师可将这些串起来,如人头攒动意味着人很多,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既显得主人公出众,又暗示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质等。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以此形式针对自己以前学过的或者这篇文章中的语言知识进行总结积累,并配以合适的范例,教师在一旁可予以补充,帮助学生完善图式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式帮助学生总结,不仅能增进其对词眼句子的体验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能完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大进步。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课堂内容的设计与呈现工作,给学生呈现多元化的语言素材,并给其渗透一定的表达技巧,使其在知识上得到充实,在语言上得到锤炼,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镇中心小学(2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