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19-09-10 08:23王虎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小学语文

王虎

【摘  要】价值观在人类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价值观的指引,正是因为价值观的存在,人的生活才富有意义,才把人与动物区分出来。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也是个人成长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之一,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内容,自然承担起了培育和传承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责任;在众多学科的教学中,相对比较传统的莫过于语文教学,语文课程富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

一、践行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即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相对开放和灵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和同学的交流,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二)利用教材中经典篇目,渗透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材的选材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语文教材中体现了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師要充分发掘这些经典篇目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这些经典篇目为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篇目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青海湖,梦幻般的胡》《苏州园林》等描写祖国瑰丽自然风光和壮丽河山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的山山水水进行了细致描写,或大气磅礴,或温婉动人,学生通过对这些篇目的学习,从而了解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歌颂,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环。

《爱莲说》《陋室铭》等这些托物言志的文章,以莲自喻,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向和高雅的情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处艰难的环境,仍不妄自菲薄,自强不息,追求理想,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邓稼先》等文章,通过对这些对国家做了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描写,让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深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课外阅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

《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以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以课程外学习为主的课外学习资源,其中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锻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一些名家名作,可以学到课堂中学习不到的知识,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自己拓展知识面,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四)运用作文写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更多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而写作则是一个人阅读积累的检验和升华。写作既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是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外化表现。近几年各省份的高考作文题均能归根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手段,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提升,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学生课堂所学习的书本内容以及课外进行的阅读等等都会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理解,产生一些感悟和新的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语文教师要切实抓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作文的形式落实在纸上,从而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设计作文主题和题目,如体现“公正”“法治”“敬业”“诚信”等素材,可以用作话题作文,也可以以现当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题材,如“最美乡村医生”活动中所评选出的在乡村医疗战线上默默无闻奉献的乡村医生;在乡镇教育上面,克服各种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依然兢兢业业的“最美乡村教师”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素材,自己选择写作主题,把所学、所思、所感融入自己的作文写作实践中,自由选择写作题材,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调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建设。比如在母亲节或教师节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亲情之爱,感受到教师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组织学生在植树节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感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好处;慰问孤寡老人,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友善精神。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积极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和环境,通过这些各式各样充满正能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践行教学建议

(一)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构建良好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也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即便它仅仅是一个外部因素。但绝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体验获得新知的快乐。这种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提供了可能。这种氛围可以使学生、教师和文本进行自由、充分、近距离对话,使知识与思想碰撞,使思绪与想象擦出美丽的火花。

(二)开发时事课程资源

时事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学习资源,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与发展,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

语文教学中若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感化人、启发人的过程。

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重要,学生在学校中耳濡目染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对待知识应该严谨,对待事业应该执着,对待学生应该和蔼。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甘于奉献。热情,大方,乐观,豁达,公平,公正。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更多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道德评价上。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指出:“教育对象是活泼的生命体,在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紧扣语文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格上塑造。”

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就会降低,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一定要健全,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信服。通过探讨语文教学中更为系统、完整、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小学语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