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雁鸿
读了《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笔者内心涌动着无限的感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师的生命线,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主题。作者在书中创造了新的教育学,创造了朴素实在,也是有效的教育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育思想,朴实无华,没有理论的架子做支撑,没有华丽的语言做装饰,但他确实是了不起的创造。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我受益匪浅,从教二十几年,参加过多次课改,但课改改什么?到底怎样改?身在一线的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这些问题让我一直很迷茫。却苦于找不到答案。读了这本书,我眼前一亮,既感到亲切,又感到熟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没有那么复杂繁琐,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也没有那么多花架子。它既好理解又好操作,手把手教老师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从小学到高中,涉猎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灵活运用,不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盏实实在在为老师、为学生指点迷津的指路灯。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几点体会。
感受人格魅力,探究教学模式
蔡林森是一位有极高人格魅力的人。他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重,以他人为重。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理想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家乡洋思创造了奇迹,又在远离家鄉的中原地区的一所民办学校,再一次创造了奇迹,这是一部神话般的教育学,是一本不断创造奇迹的教育学,在于他永远在跨越一座又一座桥梁,永远向着前方前进前进。
学习他们朴实无华,但又不失风采的教学风格 他是这样做的:不论什么课,都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虚华成分,多媒体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分,没有逢场作戏的成分,没有给课堂披上华丽的外衣,学生也没有在老师的牵引下转来转去,教师和学生的表现真实安静,没有喧闹热烈的小组合作,没有激情澎湃的课堂发言,绝大多数时间,学生都是静悄悄地看书,做练习。正是这样实实在在、接地气的课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一堂好课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真实情感和智慧的交流碰撞,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生成的、应该是真实的、理性的。
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简捷易行的教学模式,也是与当前开展的课程改革精神完全一致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正确的认识是:课堂是要讲的,先有老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教是课堂的主旋律。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加意识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刻不容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先学”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的学,而是依照具体的、有限的、明确的目标,通过自己的体验、探索、发现,积极主动努力去实现。“先学”是把学生一上课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不是简单的次序问题,“先学”首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的学,自主的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经典模式,大概分为4个模块8个环节,学生的先学约占15分钟。“后教”则是在学生学习之后的教,只教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教10分钟,这大大颠覆了以往的教学常规,这个教育理念,准确地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为学生在校时间的80%在课堂里,课堂生活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学生的当堂训练约为20分钟。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做练习,这是一位教师对教学负责,对所有学生负责的具体体现。这无疑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四清”课堂 “四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堂堂清”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的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知识,尽量不把问题留到课后,通过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教师亲眼目睹学生作业的过程,当堂掌握学生目标达成度。“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堂学的功课,该背的要会背,该做的要会做,当堂完成作业,当堂发现问题,当堂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周周清”,就是周末普查本周所学知识点,要求人人过关。“月月清”,就是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总结表扬。“四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有了“四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才能真正扎根课堂。学生打好了基础,就好比高楼大厦打好了地基。四清的核心是“人人清”,只有做到了“人人清”,才能杜绝差生。我期待并盼望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出现“四清”,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梦想,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要回归文本,注重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 如果学生都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考试就能拿到80%的分数。课堂有过去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上。教师就像引路的蜜蜂,学生闻着花香,一步步自然地“找到回家的路”。
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师的角色得到变化,我在以往的课堂上总是像一个大妈一样,唠唠叨叨、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在课堂上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得说,总是低估学生,生怕少说一句话,学生听不懂。自从接触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后,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每堂课要有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没有表述这堂课的课程目标、学习的重难点是什么,学完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学习的效率就低。给学生呈现学习目标,切忌出示过大、学生渴望不可及的学习目标。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教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永远不放心学生成了我们的心结。应该永远坚信学生的能力,时刻紧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
每节数学课的练习都是小考试,争取做到“堂堂清” 好的教育理念是:每天上课都要像出征的战士,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勤奋努力,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都不能动摇学习的信念,这样的课堂才能高效。老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地进行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就谈不上高效的课堂。
今后努力做到
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光荣退居第二线,管住自己的嘴,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引学生前进。
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提倡通过讨论解决。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点拨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教学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不做干扰学生自学的事情,减少教学的随意性,保证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蔡林森的办学经验是朴素的,但成就却是令人称羡的。他是一部书,从中我读到了教育的真谛;他是一面镜子,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他是一位兄长,我得到了热心真诚的帮助;他是一个榜样,从中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定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位老师。与名师为友,与高尚的心灵对话,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走向更优秀!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