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萍
摘 要:为了探究高校同学对校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及其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高校学生图书馆利用水平以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不同利用情况在学习成果上产生的差异性,从而对学生的图书馆利用和图书馆的建设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学习能力;学习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1-0135-03
阅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行为,图书馆阅读是体现图书馆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是每个高校的标志,它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让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之外打开丰富的知识大门.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例,调查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情况,根据问卷所收集的详细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探讨高校学生图书馆利用以及学习能力成果之间的相关性.
1 研究思路与概念界定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不同年级、性别以及学科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利用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的研究.学习成果是在利用图书馆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变化,从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本身无法准确测量,但可以由学生从图书馆的收获即图书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的贡献度来反映.也就是说,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环节介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的过程.
图书馆利用能力包括在图书馆学习的时间,图书馆利用率,传统资源以及电子资源利用情况,图书馆其他服务建设利用情况.
学习能力模块就是为了从问卷中体现出接受知识的量的多少以及速度.其中包括学习计划能力,时间利用能力,学习效率以及计划执行能力.
学习成果方面包括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以及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情况,参见大创项目等情况.
问卷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也就是五级量表.分学习能力量表由一组自我认同感受组成,自我认同感受为:非常强、强、一般、不强、根本不强.学习成果量表由一组陈述句组成,陈述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2 高校学生图书馆利用能力与学习成果影响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涉及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大学生图书馆利用能力及学习成果调查问卷》.最终共回收293份问卷,经过问卷整理删除了一些无效问卷60份,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共计233份问卷,其中男性为94名,女性为139名.整个研究以233份问卷为基础进行研究.
在调查过程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基本符合我校学生性别分布.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如图4-2所示,大一学生为56人,大二学生为34人,大三学生为52人,大四学生91人.分别占比为:大一占24%,大二占14.6%,大三占22.3%,大四占39.1%.由于大四学生对图书馆利用较为深入与全面,因此在考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关系时更有代表性,因此该年级的调查对象占比最大.
2.1 問卷信效度分析
2.1.1 信度分析
本文采取的检测方法是Cronbach’s Alpha系数,一般情况下Cranbach's Alpha系数达到0.6以上,表示该问卷的数据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问卷整体的信度α值为0.819,大于0.8,因此说明数据量表整体的信度值较高;另外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分别为0.737、0.762.综上可知,问卷量表的数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即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1.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衡量量表效度和测量因素的有效性的方法,效度分析的结果的高低可以反映问卷测量结果的优劣.本文所采用的因子分析法,利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方法测量结构效度分析.KMO度量值为0.777,均大于0.7,且巴特利球形检验p值均为0.000,小于0.01,.由此可知,问卷量表数据效度很好.
2.2 图书馆利用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将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与学生目前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知以及已取得的学习成果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观察其中图书馆利用对两者是否产生显著差异.
2.2.1 去图书馆的频率
为了研究去图书馆频率不同的人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1所示:
可以看出在,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去图书馆频率不同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为0.043,小于0.05,所以认为去图书馆频率不同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通过事后两两比较可知,每天都去>从来不去,每周都去>从来不去,学期末去>从来不去;同理,认为去图书馆频率不同的人在学习成果方面存在差异,且每天都去>学期末去,每天都去>从来不去,每周都去>从来不去,学期末去>从来不去.
2.2.2 每年借书数量
为了研究每年借书数量不同的人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2所示.
可以看出在,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每年借书数量不同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为0.357,大于0.05,所以认为每年借书数量不同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理,认为每年借书数量不同的人在学习成果方面存在差异,且从来没有<1~5本,从来没有<10~20本.
2.2.3 通过图书馆学习获得的成绩
为了研究是否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完成过论文的发表或者参与过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人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3所示.
可以看出在,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是否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完成过论文的发表或者参与过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所以认为是否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完成过论文的发表或者参与过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同理,认为是否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完成过论文的发表或者参与过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人在学习成果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研究是否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获得过奖学金或参加竞赛的人在学习能力和學习成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4所示:
可以看出在,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是否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获得过奖学金或参加竞赛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01,大于0.05,所以认为是否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获得过奖学金或参加竞赛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同理,认为是否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获得过奖学金或参加竞赛的人在学习成果方面存在差异.
3 结论
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采用科学研究及实际调查方法对其图书馆利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方面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检验下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图书馆利用能力在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调查发现去图书馆的频率、每年借书数量、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完成过论文的发表或者参与过大学生创新实践、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获得过奖学金或参加竞赛在学习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学生去图书馆次数越多,借书数量越大,完成论文及大创以及获得奖学金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影响越大,对学习能力提高具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李亚林.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3〕马佳序.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N].中国青年报,2018-04.
〔4〕徐云.大学生图书馆利用类型与学习成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桂林医学院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05).
〔5〕金春女.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大学生利用意愿分析与对策[A].延边大学图书馆,2016(11).
〔6〕王晓荣.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图书馆利用率[D].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2015.
〔7〕王恺.在校大学生对图书馆文献利用情况调[J].学术纵横2016(01).
〔8〕K.B. Payne, H. Wharrad and K. Watts, K. (2012). Smartphone and medical related App use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d junior docto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UK): a regional survey. BMC Med Inform Decis Mak [D].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