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坤
内容摘要:现有对阅读分级任务的研究存在将复杂的阅读认知问题简单化、忽视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读者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缺乏区别度等问题。本文尝试将阅读分级问题研究视角从关注文本转移到关注学生,以问卷统计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学生读者视角对信息文本的难度进行进一步评析,进而论证了主题背景熟悉度对文本难度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分级 文本难度 主题熟悉度 小学教育
1.现有阅读分级体系的不足
1.1分忽视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在分级过程中,现有主要分级体系重视客观因素,忽视主观因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现在的分级只是根据句子的难度或者是单词的难度、文章的结构等比较客观的标准来进行,而很少考虑到兴趣、背景经历或其他与读者的社会文化身化相关的因素。乔治·本杰明·丽贝卡的研究表明,对于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文本来说,存在于传统分级公式中的假设过于简单。[1]这就使得多数学生的需求代替全部学生的需求,从而忽视了个体差异。
1.2对不同题材阅读材料缺乏区别度。目前主要的阅读分级方式,大多用标准公式对全部阅读材料进行语言学指导下的分级,并未区分文本题材,但是我们知道记叙类文本和说明类文本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单词频率和句子复杂度相似,但是科技类、政治经济乃至历史类文本有着较大的理解难度,尤其是当这类文本需要专门的知识背景时,理解上的难度会更大。调研中笔者发现蓝思文本分级方式,在对诗歌、戏剧类文本进行分级时,就非常不敏感。
2.研究设计与过程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面向中关村第二小学(百旺校区)、北京市大兴区第三小学进行发放与回收。本次实验中1940位被试均为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在6-13岁之间。
在给出的问题中重点涉及到本文关心的文本难度指标主观性判断的有:“1.请选出你觉得最难的一本书。2.你为什么觉得这本书最难?3.请你从你读过的书中选出你认为最简单的书,并选出影响你判断的因素,同时填写主题词。”
由于被试年龄小,逻辑判断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还在发展中,我们的问卷语言针对低年级、中高年级稍有调整且不进行选项之间影响程度排序。所列选项涉及语言难度衡量的常见指标,如字、词、句、篇章等,同时涉及影响记叙文的理解因素,如人物、故事情节、图片等,更涉及本文关注的主观差异因素,如兴趣、(主题)背景熟悉度等。
在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初步筛选之后,本研究运用SPSS21.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性检验以及简单效应检验。
3.研究结果
3.1(主题)背景熟悉度对于文本难度的直接影响。由于低年级被试对“故事背景”与“故事本身”的分离能力不足,本文选取3-6年级被试对故事背景熟悉度对文本难度的影响进行了题项设置。结果显示,有30%以上的被试认为“故事背景不熟悉”对“文本难度大”有直接影响,并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感知越发明显。主题背景熟悉度对人的认知影响在心理学上早有论证,最典型的就是“图式理论”的贡献。因而在母语者阅读的文本难度上,我们需要加以引入和分析。
3.2兴趣对于主题熟悉度与文本难易度影响的中介效应。在对一至六年级影响文本难易度的因素进行了數据统计之后,我们发现随着被试年龄增大,其对语言内部难度指标敏感度下降,字词难度和句段难度对其课外阅读影响度下降。同时,兴趣这一直观因素对其判断文本难度有了更大影响。图表1中的数据证实了阅读兴趣这一因素随着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而更为凸显。
由于兴趣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我们试图找到其中较为稳定的部分可以被测量或分类的部分,即主题熟悉度。我们用SPSS工具对“兴趣”与“背景熟悉度”这两个因素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如下:
从图表2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感兴趣”和“故事背景熟悉”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我感兴趣和故事背景熟悉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07,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我感兴趣和故事背景熟悉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主题熟悉度对文本难度作用的方式不止一条,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了解测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主题熟悉度并将其反映在分级阅读的文本推荐与能力匹配上中,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让学生匹配到更适合自己的文本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enjamin, Rebekah George. (2011). Reconstructing Readability: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Text Difficul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4(2):63-8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