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模式下的试卷讲评课探析

2019-09-10 05:10朱榅梅苏建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分层走班核心素养

朱榅梅 苏建民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也是较难把握的一种课型。分层走班模式下,优秀学生的课后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交流与竞争等方面也相对弱化,试卷讲评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本文分析了一个分层A班一堂试卷讲评课,通过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方法,剖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展示学生在知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平顺性、有效性。

【关键词】分层走班;试卷讲评课;协作讨论探究法;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数学基础知识的使命,还要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一定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方面有所作为。

考试,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效性以及学生學习效果的手段之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试卷讲评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课型,尤其是毕业班总复习阶段更是常常遇到,它在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反思过去,启迪未来,但它也是许多教师觉得比较难把握的一种课型之一。如何利用好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在数学感知、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解题思维等各方面的问题,解决疑难,提升能力,是值得教师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试卷讲评课的忧与思

试卷讲评课讲什么、如何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巩固、查缺补漏、一题多解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效果。我们在上讲评课时经常会有如下感觉:考得好的学生不爱听,考得差的学生仍然听不懂,只有几个中等的学生好像有点收获,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不但觉得累还有一点失落感,因为过后会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教师们常常发出的无奈感慨。

身处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也在不停地变化,我们需要思考的更多了。我们不仅要讲授数学知识,传授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探究意识,具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与现状的脱节,呼唤我们思考,呼唤我们改变。

二、走班模式下关于试卷讲评课的思考

这一届笔者教的是一个分层走班模式的A班(即一个楼层5个班中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集中组成的数学教学班),他们的基础相对比较好,有一些学生数学能力还比较强。

由于这个班的学生来自于一层楼5个不同的行政班,课后学生分散于多个行政班,日常教学的常规管理(比如,收作业,检查作业订正情况等)相比以往的那种固定班级来说操作上有一定难度,课后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交流与竞争等方面也相对弱化。由于班级的这一特殊性,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学习模式,即一个小组由5位同学组成,推举其中一位作为组长负责管理组内事务并组织一些必要的合作学习。

对于考试之后的试卷分析与讲评,由于学生分散于多个行政班这一特点,我很难与学生进行大面积的沟通,所以试卷讲评容易出现一些盲区。再者,虽然学生基础较好,但每次考试也都有各种基础题做错的学生,数量虽然不多,但如果不评讲他们就有可能没明白错因,下次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如果评讲又会使已经掌握的学生不爱听,讲评的内容选择往往会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巴西20世纪批判教育理论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说:“对话与合作是基础,通过对话,使课堂成为播撒思考的种子、展开交流的场所。”

受到这两句话的启发,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与学生沟通交流,结合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理念,笔者尝试了一种改良的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评讲试卷的做法——协作讨论探究法。下面就以今年初三的一堂基地试卷的评讲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三、走班模式下试卷讲评课的实践

在试卷讲评设计中,笔者围绕着以下基本原则展开工作:

(一)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生生互动,扎实基础,强化纠错与反思。

笔者在批改试卷时就做好记录,算出每道题的错误率,对于错误率在40%以下的题,由各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做错的同学先讲自己的解法,然后其他同学帮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讲解正确的做法及检验的方法,小组长负责记录,然后在讲评课上分享,并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补充。比如填空题的第11题:因式分解:12-3m2=,第三组分享的是:有一个同学的做法是12-3m2=3(4-m2)=3(4+m)(4-m),错在没有把“4”化成“22”就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了;第六组补充说有一个同学的做法是12-3m2=3(4-m2)=3(m+2)(m-2),做得太快就按平时的一种习惯写结果,第二组也补充说有一个同学的做法是12-3m2=-3(m2-4)=3(m+2)(m-2),写结果时漏了“-”号。对于考试发生这样的错误,学生们往往只是将它归结于“粗心大意”,并不会在意,结果就是在后续的考试中仍然不断地重复着各种各样的“粗心大意”,总是难以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事实上,“粗心大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学生某些方面能力的缺失而不自知,如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计算能力、纠错能力等等。解决这些能力缺失方面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工作了。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关注这类“粗心大意”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一些相关能力呢?对于上述试题,笔者这样问: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错误呢?于是有几个同学分享了他们自己喜欢的检验方法:

1.运用因式分解的逆运算——整式的乘法展开看是否与原式一致。

2.带一个合理的具体的m值验算等式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3.直接算等式右边的三个数字之积是否等于12。

这样的讲评,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常见错误类型,使学生在后续解题时可以有意识地避免犯错,而且还使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或者学到了不少纠错的办法,开阔了视野,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有所帮助。此题虽简单,但同学们都觉得新鲜,因此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简单之下见功夫,学生还因此锻炼了观察能力与思考的主动性,所以,人人都能有所收获。

要想让学生愿意在简单的问题上动脑筋,除了引导,还需要一定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詹姆斯通过大量的研究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发挥可以达到激励前的3~4倍。因此,笔者给了同学们一点表扬和激励:“显然”往往意味着忽视,愿意重视并在“显然”之中发现“不显然”是难能可贵的一种能力。

(二)充分调动积极性,放飞思绪,鼓励探究,力促知识系统化。

比如选择题第5题: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圓    B. 等边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D. 正六边形

这类题即使不明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仅凭直观感觉也能做对,更不用说对于A层次班级的学生了。虽然班上只有两个同学做错,但会解这样一道题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的是在这样一道简单题的基础上能再学到些什么。因此,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多边形的对称问题,你有怎样的认识?同学们兴致高昂,画图、征询、验证、总结,讨论热烈,忙的不亦乐乎。经过同学们小组交流后,有了以下分享:

1.正多边形中只有偶数边才是中心对称图形。

2.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是轴对称图形。

3.平行四边形只能确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笔者注意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全班同学都在积极地参与,并且当笔者最后做总结讲解时同学们都很认真在听。

这种评讲基础题的方法效果比从前我自己讲评时好多了,一是优生不会觉得太简单没必要听,他们要纠正做错的同学,还要提炼错因和做法,尤其是纠错方法的提炼,这对于任何学生而言都意义重大;二是做法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一题多解还印象深刻;三是学生通过分析交流,总结了知识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同时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思考意愿更强了,而这,对于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手脑结合”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

以动点问题为例,很多学生对此有较严重的心理阴影,只要一看到,还没尝试就放弃了。过去我每次讲解这种类型的题时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讲解得比较到位了,学生应该听懂了,课后也应该会自觉去内化了。可到下次再做同样类型的题时,就会大受打击,原来都是自己想当然而已,除了个别人,多数同学一切照旧。现在笔者不再唱独角戏了,要让同学们动起来。具体做法是(如下题):

25.如图,矩形中AB=,AD=9,点从同时出发,沿射线BC方向匀速运动,其中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的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以P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设运动时间为秒,等边与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当边PM经过点D时,点同时停止运动.

(1)当秒时,点M在AD上;

(2)当点与点C重合时,求EF的长;

(3)当点运动到点C右侧,求S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最大值.

评讲第(3)小题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几个问题:

(1)点在运动初始时是什么状态?请画出图来。

(2)点能否无休止地运动下去?那么运动终止时是什么状态?请画出图来。

(3)点从运动初始到运动终止的状态会有怎样的变化?

笔者选了2位积极作答的同学上讲台做小老师,他们一起合作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四种运动情况,他们在黑板上画图,其他同学跟着在试卷上画。画出一种图形探讨一种,同学有听不懂的或有质疑地方就会马上提问,笔者作为一名顾问,在觉得他们讲解得不够到位或者数学语言不够规范的地方进行补充和纠正。由于分析解题过程是探讨形式的,在座的同学都听得很认真,思维比较活跃,并且紧跟着探究的进程,同学们都主动在试卷上进行相关的计算和验证。这样的讲评虽然慢了一些,但笔者仅仅用几个关键的提问,无形中就将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考方式教给了学生,短小精炼、清晰易懂。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探究的思维逻辑就更清晰了。笔者始终相信,耕耘意味着收获,假以时日,一定会有突破。

这样的一节试卷讲评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快过去了。下课后笔者布置了一道作业:请你结合今天的试卷讲评,谈谈你有怎样的收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课堂展示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有一个课后反思的过程,既巩固了知识、方法,又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一份试卷肩负着多重使命。2019年的中考终于落下帷幕,三年的努力没有让笔者失望。笔者班包揽了年级的前四名(年级共有三个A班),前十名占据半壁江山,班级平均分也位居第一。

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方向,我们既要因材施教,也要知己知彼。这样,更能每战必胜,每战优胜。

[注:本论文系2016年中山市立项课题“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试卷讲评课分层走班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数学课堂有效复习策略初探
数学课堂有效复习策略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探析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