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泳萱
【摘要】学而时习之,“细”指导,“慢”教育,让“细节等待”,应成为写字教育的主旋律。只有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从细微处入手并指导,持之以恒的努力,及时总结和探究,才能使写字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生;写字教育;“细”指导;“慢”教育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学”,也就是指学习,“习”指的就是掌握知识的基础下加以练习。对于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来说,所谓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笔者认为也可以理解为,“学”就是老师在知识方面的引导和技能方面的指导,那么重点在一个“细”字。小学而言,如同一张白纸,求知若渴,细致入微地手把手写字教学是教学效果最佳的。“习”便是学以致用,如同学会数数以后便可以打理生活中简单的数字,写字也是如此,不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在生活中所有书写的时候都用上,那么重点在“慢”字,不着急,多点耐心,其实,慢是一种艺术,只有这样有效地将“学”和“习”加以结合,才能够得到成长和进步。
一、“细”指导
1.正确握笔及书写姿势
教师示范,树立榜样。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姿态应先于汉字的书写。一年级的第一周和第二周是写作教学和写作姿势的好时机。在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和正确的书写姿势时,教师应善于演示和细节陈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书写方法和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之一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一言一行都应当谨慎。教师具有示范性特征,教师的模范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无声的引导,事实也证明,很多时候无声胜过有声。平时课堂上的板书、批改作业,要注意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体的结构,注意写字的笔画顺序,向学生展示一个正确的汉字书写。学生对教师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和模仿心理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在个人辅导中,放下老师的架子,去到学生身边,握着学生的手,一笔一笔地书写,也让学生看老师写字,在一个细小的动作中实施了教育,也让爱在流淌。
2.基本笔画笔法
基本笔画。笔画、笔法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每一个字都由笔画构成。因此,笔画是重要的零件,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首当重要,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和训练,这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各方面学习开一个好头。
3.偏旁部首的认识和书写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当然低年级不要求完全掌握,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给一个高度的认识框架对于孩子来说也就是等于一个高的起跑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掌握书写规律,渐渐地就能够熟练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将来的思考和创新打好基础。
4.结构上的指导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低年级应当以楷书为主,打好基础后,将来练习行书才可以随意挥洒灵动起舞。低段学生的练字有很好的田字格辅助工具,因此,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田字格,规范学好写字。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身体的特点是呈正方形。独体字符相对较少,左右结构数量最多,当然左右两边还会分高低宽窄,教师应当注意具体的分类,对汉字形状有全面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清晰准确地指出结构,给学生最到位的指导。
二、“慢”艺术
“欲速则不达。”2017年,笔者拜读了张文质的《慢教育》。通过学习,让笔者有所思考,现在的写字教育总是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我们贪急求快,拔苗助长。教育是一种慢艺术的过程。慢,需要平静祥和;慢,需要温柔细腻;慢,更需要耐力恒心。尤其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时,我们该如何将问题变成进步的契机。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和耐心,平抚内心的教育浮躁,苗不见长日有所增才是教育。慢教育,在写字教学中也是同样如此。我们的祖先在写毛笔字的时候,都喜欢配上高雅的古琴曲,古琴那种悠远绵长,轻如晨风拂过水面,急如骤雨敲打铁盆,刚好配合书写者手腕的灵活,便诞生一个个充满灵魂的汉字。
1.看好笔画,细描慢写
练字时我们往往是从基本笔画的揣摩开始,从描红到临摹、仿写,从基本的笔画练习到字的整体仿写,然后独立完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在本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钻研,不能总是抽象地说“跟老师写”“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只会让学生感到越来越困惑。比如,写“月”字,我们先展示“月”的图片,出示甲骨文“月”,先感受汉字初最的形态美,再继续出示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知道汉字简化是为了让书写变得容易,但依然保留着部分神似的笔画。首先领悟美,然后在教学中也让自己静下来,放慢步子,延长每天的练字时间。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孩子们,慢点,走稳当了才可以跑起来,我们看看现在谁写得最端正。”对于本来就一笔一画书写的学生很容易就做到了;对于那些平时听课注意力不太集中孩子,想写慢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的。笔者就会盯着他,嘱咐他慢点、再慢点……让他有意识看清笔画的样子,然后给他证明拿平时写的和慢慢写的做出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引导认真书写。
2.临摹字帖,找出差距
临摹字帖是一个书写进步最快的方法,有的人不觉得,那是因为方法不正确,练习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字的质量如何?一张临摹纸往上一放,几分钟就可以一大面,但是那样事倍功半,莫不如利用田字格,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不用着急下一个,而是细心地作比较,找出差距,然后在下一个中改善自己的惯用书写结构,这样的细致查找能够很快地帮助改善字体结构,让学生掌握细致的观察学习方法,将来学习便可事半功倍。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
3.作业改革,量少而精
大量的练习并不能代表达到了高度的水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有着深切的体验,让学生一味地写生字、抄词语,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烦闷敷衍,又不能够加深印象,也不能对书写有所帮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小的年纪,就要配上好几百度的眼镜,一说到作业,他们就感到恐惧,然后不喜欢上学。近几年,教育局也发布了相关文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不要布置家庭作业,尽量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心理学家也指出:“孩子在放松舒适的情况下是最能有效地吸收。”所以,能够安排少而精的作业量,这样孩子就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认真地去书写,不管是语文、数學还是英语,写字教育就是任何书面形式的呈现。如何有效地结合课堂所学和课后练习,这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研究,首先要求我们得吃透教材,其次需要教师不断尝试。总而言之,储备一条河的水,才能给孩子一瓢的水,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成长,提升自己。
写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细”指导,“慢”教育,让“细节、等待”,应成为写字教育的主旋律。只有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从细微处入手并指导,持之以恒的努力,及时总结和探究,才能使写字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