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王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作业语言

王影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呢?部分老师单纯地将其理解为说与写,其实不然,语言文字运用应涵盖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所以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新时代下,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以理解为基重视积累

理解是学会语言运用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及时将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优秀诗文等积累下来,再多读,达到背诵的程度。目前使用的语文课本,每个语文园地都有日积月累这一版块,教师要重视积累,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背诵。当然,不同年段的读书笔记内容也应有不同要求,中高段应注重阅读感受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字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若是系统地阅读一整本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人物形象,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阅读与积累就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美的大门,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二、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细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语言教学价值,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示弱,学生为本

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害怕学生不会说不会写,于是不断地给提示,不断地给自己的参考答案,再让学生抄下来。但这种语言文字训练是呆滞的,死板的。学生容易局限于教师的思维,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巧用方法让学生主动在学习中训练。

在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这一文教学中,某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了文章的重点句,概括出了关键词。接着他模仿毛主席进行了一段演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首先我要讲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其次我要讲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批评,最后我要说我们要团结互助。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还未等老师说完,学生就开始质疑:“这也太简单了吧,根本不能说服人。”老师话锋一转,将PPT显示文章第二段:“那我该怎么办呢?你们能教我说服别人的好办法吗?”一位女生马上站起来:“老师,你要学会引用别人的话,就像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一样。”老师立刻板书“引经据典”,继续询问方法。学生开始小声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不一会儿,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说,比如,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法西斯卖命而死这两种死的意义是不同的。”老师又板书“对比论证”。学生举手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老师,还可以举例子,举一个很典型的能代表你观点的人的例子,比如,张思德同志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老师再板书“举例论证”,欣然地对学生说:“看来,大家都比我厉害,有了这三大法宝,我想你们都学会怎样去说服别人了。现在就请你们用這三大法宝来写写‘接受批评’或‘团结互助’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抓准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并以示弱这一教学智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文字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引导具体,避免空洞

某日听课,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接近尾声时,她问:“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小贝蒂说什么呢?”学生们纷纷举手:“贝蒂,你真勇敢,你真有爱心,我要向你学习!”听完,笔者总觉得不对味,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了贝蒂的爱心和勇敢呢?语言过于空洞,难道仅仅是为了端正情感态度价值观吗?笔者认为,谈理解谈想法时应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例如:贝蒂,你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救助冻僵的燕子,这种无惧无畏一心救助燕子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将上文中“冒着”“顶着”“踏着”等重点动词再一步强化,学生可以在语言表达中再一次具体感受贝蒂的人物品质。也可以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例如:贝蒂,和你相比,我真是太渺小了。虽然我没有主动伤害过小动物,但是却也对受伤的小动物置之不理,这真令我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一样,努力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小动物,让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更和谐。

3.遵从原文,创设语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很多教师都将四个“立刻”作为语言文字训练要点,让学生从中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再进行仿写:他立刻______立刻______立刻______立刻______。在梁晓声先生的原文中,母亲是如此辛劳、慈爱、坚韧不拔,被铁水烫伤、陪我向警察索要小人书……母亲是有血有肉的,是一个丰满鲜活的生命体,她不该被四个“立刻”架在身上成为一个静态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教授名家名篇时,应该充分补充背景资料,拓展选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其次,教师在进行相关训练时,也要合理创设情境,为人物塑造定一个基调。例如,妹妹从小调皮贪玩,受了许多伤。这夜,父亲正在书房练字,突然听到妹妹的哭声从厨房传来,他立刻______立刻______立刻______立刻______。有了情境,学生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会有更具体而合理的想象,也更能达到该语言训练点的目标。

三、丰富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讲故事

作为常规比赛中频繁出现的项目,讲故事是语言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故事比赛的题材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低中高段皆可参加。借助这些故事的讲述,学生丰富了见识,积累了写作素材,锻炼了口头表达、朗读发音、肢体表演等多种能力。故事比赛应注意以下几点:(1)故事性要强。平铺直叙的故事听多了容易疲倦,对话形式丰富的故事比较吸引人的注意力。而故事有起伏,语言有感染力和表达力的孩子会让听众感到美的享受;(2)音乐剪辑要连贯恰当。音乐声不宜太大,以免喧宾夺主;(3)动作恰当,有美感。肢体动作往往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但不宜频繁使用,也要注意动作与故事的连续性;(4)故事背景PPT可以绘本或相关封面图为依托,不宜出现故事内容;(5)语速要适当;(6)主题要突出。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会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你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它大体有如下四种形式: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我们小学阶段所说的演讲比赛一般是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照读式演讲比较适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例如,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基本都是照读式演讲。这类演讲的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而背诵式演讲更适合演讲比赛,这种演讲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运用这种演讲方式,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语言尽量口语化,表达自然,切忌表演的痕迹。

3.辩论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辩论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它可以开阔并发散学生思维,锻炼辩者口头表达勇气和能力,查找并分析资料的能力等,也可以加强辩论团体之间的默契、团结协助能力,增进友谊。

四、合理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而布置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笔者实行分层作业的这段时间,师生都收益颇丰。

1.作业种类多样,缓解批改疲劳,减轻教师负担

笔者将学生按不同学习水平分为蓝红绿三组,每组作业各不相同。绿队侧重为基础字词的再次巩固。一般布置听写、默写、朗读等基础语言文字训练作业。该项作业由学生自己用红笔批改订正或录音,再上传到网络由组长检查登记,再向我汇报。红队一般为读书笔记这类加强阅读与积累、进行段落小练笔的作业。蓝队则侧重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训练,通常为日记或整本书的读后感。

2.学生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上升,不同层次均有发展

每天布置分层作业时,学生都很期待,有了期待就有了主动性。以往布置作业时,学困生通常被淹没在人群里,优秀的学生往往被作为范例表扬,很难有更好的提升机会。有了分层作业,各小组对比值不同,学困生作业优秀率逐渐上升,优秀生也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综上所述,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要正确处理“理解”与“表达”的关系,细读文本,创造性使用文本,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同时也要多开展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此外,教师也可以合理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如果教师能在这些途径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我们离真正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又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作业语言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快来写作业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作业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我有我语言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语言的将来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