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07:22:44吴炳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4期
关键词:阻值水蒸气思维能力

吴炳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一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通过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得出科学理论的自然科学。所以说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实验去观察物理事实,通过多种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建立物理概念和发现物理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发散性思维具有求异性或扩散性,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特点是不拘一格,多方法、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问题。和数学学科一样,物理学科也是非常适合培养学生发散性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但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会学生怎样集中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方面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的束缚,致使学生个人发散性思维能力得不到被发掘与培养。

隽思教育的办学初衷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助学生圆梦。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隽思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辅导工作中,都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阐述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将发散性思维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辅导工作的策略。

一、淡化标准答案,训练学生多元性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应用物理定律、公式解题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手足无措,难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时,作为老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所学过的定律、公式去假设、推理、比较,进行广而深的发散,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式子,从而找到最有效的解题思路,实现快捷解题。如果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惯于保持单一思维方式,就会走进思维定式,就不能开拓多维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就会因此而被束缚住,造成解题思路狭窄,方法单一,耗时费力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多元思维跃迁,进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简捷而高效。

学生通过这种多元化、多方向的思维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的广度,能够在解决问题时清晰地运用最恰当的解题方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二、变通性引申,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对于发散性思维本身而言,可变通性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层次品质,从“质”和“量”两个层次上都对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物理现象具有“多变”性,教师要诱导学生进行联想,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们在此举例如下:关于“白气”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这一简单的物理现象,对于初学的很多学生来说,大多都会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是水汽化形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白气”是不是水蒸气,为什么?当学生了解“白气”不是水蒸气后,进一步在认识上强化“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看不见”这一物理常识。此时,再抛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冷的物体会冒白气吗?热的呢?让学生分别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说其成因。

问题总结:(1)日常生活中,只要物体与它周围的空气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便会产生“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冷的物体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热的物体冒“白气”是因为物体周围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根据物体周围“白气”的多少,可以比较物体周围气温的高低。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向与思维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实现新的突破,把复杂的、模糊的、看似简单而又容易出错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物理规律,并以此来向未知的结论进行深究,进而把问题难度简单化、解法多元化,而且借此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加深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们得到更多的认知锻炼,对分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变通性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深度不断加强,对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更加清晰明了,从而培养科学求是的探索精神。

三、总结和反思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新知识点的不断的叠加,有些知识点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不清晰, 造成知识体系紊乱,直接影响思维判断能力,所以要及时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将知识体系理清楚,认识其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反思,它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层面,做到对知识点领会全面透彻,运用自如。

举例如下:温度、内能和热量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要弄清楚以上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必须引导学生从它们的概念定义、单位、存在形式、相关因素、内在联系等方面去整理和归纳。

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反思所学知识,通过反思,去查找知识点间实质联系与区别,开拓解题思路,打破思维束缚,促进思维发展。

四、善于探索新问题,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不拘泥于课本本身的公式与定理,或者说在学生解决了某一类问题之后,要鼓励、引导他们进一步去大胆猜想,学会进一步思考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新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的知识与思维方法去探索、去求解,打破传统学习的思维定式,以非常规的手段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

例如,有三個未知定值电阻R1、R2、R3,已知它们的阻值不等,现只有一种电表,怎样判断哪个最大,那个最小?(1)请自己设计电路;(2)说出需准备哪些器材;(3)说出判断方法。

思路:本题由于只提供一种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未规定个数),所以不能测出各电阻的阻值大小,但可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

实验及判断方法: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分别测出R1、R2、R3的两端的电压U1、U2、U3的大小。电压最大的电阻最大,电压最小的电阻最小。

判断依据: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相等,依据公式: 可知,当电流I相等时,电阻R越大的其两端电压越大。

以上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无法用公式 R=  直接求出电阻R的阻值,且需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学生在解题时容易陷入无法知道R阻值便无法比较阻值大小的陷阱。在引导学生解题,可借助串、并联的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展开讨论,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案。

除以上所述四个方面,在物理课的教学中还经常训练学生具有创造性、求异性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发明创造所需的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中,往往要结合其它的思维训练,比如,收敛性思维训练,能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快捷、更加灵活。

在已经进入智能科技的新时代,各行业、各领域均需要通过创新、发明来创造自身价值,实现发展目标。由此看来,当代教育需要培养一大批极具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来为社会所用。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发明和创造产生浓厚兴趣,应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猜你喜欢
阻值水蒸气思维能力
藏在空气里的水蒸气
科学大众(2022年23期)2023-01-30 07:04:00
四线制阻值检测电路实验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励磁线圈对插入式电磁流量计的影响
培养思维能力
低电阻碳膜板制作及其阻值的优化
对一道电学实验题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水蒸气变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