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长春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正处于向智能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中。当下,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治理,都面临着从传统向智能的转变,这一过程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再次强调,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这样一个国家战略和時代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承担起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创新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而教育是创新的母体。要想社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下去,创新是避不开的话题。我们讲到教育界的创新,主要就是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培养创新人才绝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全领域、各门类都需要创新,各领域都有不同的创新任务。只有做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扎根在我们的思想中,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基于此,有关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大课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应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挑战,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多样化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要了解脑功能的发展规律,认识青少年大脑的发育规律、活动规律,了解教师的大脑和学生的大脑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更好地将之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要改进原有的学习要素,这包括学习资源,也就是课程形态。要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把选课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要变革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共同体,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通过创新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补齐我国中小学生由传统学习方式导致的动手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时,要正确地、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其成为推动课堂革命的助推器。
未来已来,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课堂革命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学生素养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本文是作者在大城市教科院联盟学术年会暨第57期“深圳教育论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