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冀、人才强冀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全省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河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抢抓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巨大势能,把历史机遇转化为河北加快发展的丰硕成果。要下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完成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的艰巨任务,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文明程度,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教育,赋予了教育更重大的责任、更艰巨的任务、更光荣的使命。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形成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必须以更加高远的站位、更加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系统的思维,加强总体设计和谋划,做好河北教育现代化这篇大文章,以教育现代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凝心聚力谋发展,河北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
在教育发展史上,2018年是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9月10日,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集中阐述了“九个坚持”,科学回答了教育根本性问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2月25日,河北省委召开全省教育大会,王东峰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我省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
河北省委、省政府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按照“3689”基本思路,牢牢把握“稳、进、好、准、度”要求,强化科教兴冀战略,全省教育事业步入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6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2.3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职招生数量、职普比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国前五位,4个设区市建设了现代化职教园区,26所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5%,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获2018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并当选201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燕山大学刘日平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度全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由高校获得。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4个,本科及以上层次合作办学项目27个。
坚定不移促改革,推动河北教育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站在新时代的节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冀、人才强冀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河北教育现代化方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增强教育系统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緊跟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河北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抓好《河北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实施工作,解决好省委和省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落实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高校党委书记党建述职考核当中,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目标和举措,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发挥党建对教育事业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纳入各学段、各年级考试、考查内容,创新“三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推进市级、县级教育工委建设,理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细化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全面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从公办本科高校中选拔一批优秀中层干部到民办高校任党委书记,推进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和学校党员行政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离。
构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体制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实施《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资源供给,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比重。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和城镇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治理,多渠道挖潜扩大增量。健全学前教育“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规划、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责任。规范办园行为,纠正“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儿园安全优质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下大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等问题,优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村学校标准化水平,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城镇学位扩容行动,加强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消除“大班额”。在县一级全面建立县(市、区)长、县(市、区)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班主任)“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7%以上。推行学区化管理改革,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提高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和质量。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努力解决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缺乏、规模不够等问题,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高普及水平和质量。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为薄弱学校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加强优质普通高中建设,建立优质普通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机制,鼓励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高中合作办学,支持有条件的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开办分校或新建校区,提升省级示范性高中比例,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创建一批外语、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高中。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鼓励试点建设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
完善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做特做优做大做强。努力解决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活、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实施《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遴选3~5所学校开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推动多元办学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对通过认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支持。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启动实施“燕赵大师、燕赵名匠”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养一批学前教师、护理人员、全科医生、“燕赵家政”等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人才。积极与德国、瑞士等国家高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共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办学机构,引进国际一流职业教育资源。
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解决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等问题,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健全“双一流”绩效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激发全省高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与京津高校在师资共享、智库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辐射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提升水平。加强服务冬奥会相关人才培养。加强全省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建设,增强高校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能力。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培养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不尽合理、地位待遇需要提高等问题,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振师道尊严。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对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逐步提升各类学校教师学历层次,优化教师学历、专业和知识结构。实施中小学校骨干教师和校长培养计划、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燕赵大师、燕赵名匠”建设计划、高等学校“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引进支持计划”等,形成一整套专业化教师梯队成长机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探索高校管理岗位职员制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改革。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加快入编。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围绕破除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力求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行为。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稳步推进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健全民办学校监管制度,让校外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
认真排查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制定教育系统风险清单、防控目标及防控措施,全面推进学校安全隐患“互联网+网格化”管理。实行学校党委书记负责制,全面排查校园传销、校园网贷等问题,建立健全问题发现、举报、查处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以防溺水、消防、治安、交通、食品安全等5方面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