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2016-05-14 10:34朱凤祥蔡瑛
党建文汇·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人才边区

朱凤祥 蔡瑛

抗战爆发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课题,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关键是需要各方面的科技人才。但在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科技人才异常匮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汇集科技人才的途径不外两条,一是从国统区引进科技人才,一是自己培养。由于自己培养科技人才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大规模引进科技人才成为党抗战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

当时,科技人才汇集的华北、东南等地沦为敌占区,大批科研单位和学校迁移,科技人才四处分散。国民党政府对他们缺乏管理,不能提供人身、生活的保障,至于工作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在国统区,国民党政府对科学技术事业重视不够,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受歧视,工作上得不到大力资助,生活上更是贫寒。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把“科学研究看作粉饰太平无足轻重”的事情,更使他们心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则与国统区形成鲜明的对比。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荡漾着民主自由之风。科技人才在这里不再是被雇佣者,而是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工作。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为科技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党为到边区工作的科技人才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优待政策,并认真落实兑现。

政治上高度关心,对科技人员予以充分的信任,并吸收优秀科技人才入党。党中央对科技人员的政治进步非常关心,指出各级党政部门应关心科技人才的成长,对他们的工作予以支持,同时对他们的政治要求不宜过高。科技人员愿意参加党的活动(秘密活动除外),党组织应持欢迎的态度,他们要求入党时,“应乐于吸收他们入党”,不对他们作苛刻的限制;对于不愿入党而赞成党的民主纲领的科技人员,“也不应排斥他们,而应当把他们看成我们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同盟者”。科技人员在政治上不仅没有受歧视,反而得到尊重,使他们感到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宽松。

工作上对科技人才大胆使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科技人才只有放手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专长,“才能成大事业”。对科技人才的使用应注意依据其技术水平,“而不是以他们的政治认识为标准”。同时还要大胆提拔科技人才担任领导工作,尤其是技术部门的领导工作,“对他们应有充分的信任”,使他们在工作中有职有权。对于他们的专门工作,各级党政部门不要过多地干涉,以“造成他们的不安”,他们的专门工作可由“当地最高首长或其他高级首长直接负责任”。

为了鼓励科技人才的发明创造,边区政府对有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奖励。1941年边区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改进技术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技师朱次复获得最高奖励额300元。陕甘宁边区医药学会颁布了《白求恩奖金条例》,奖励对革命医药卫生事业有特殊贡献者和在医药卫生事业上有所发明创造者。这些奖励科学发明创造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边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在党的科技政策召唤下,许多科技人才放弃了优越的职位,有的青年甚至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毅然奔赴延安。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至1942年冬,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青年就有十万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科技人才。延安汇集了化工、机械、地质、医药、农林等方面的科技人才,不但数量多,而且学科齐全,初步成为科技人才集团。(摘自《黄淮学刊》朱凤祥 蔡瑛/文)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科技人才边区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河南省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比较及建议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探析
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