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曌辉
摘 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难度系数较大的项目,也成了很多学生的绊脚石,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那如何达成目标,让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呢?课堂小练笔,是一个可以达成这个目标的好方法。它能有效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堂 小练笔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71-0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练笔的最佳材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抓好“小练笔”训练,读写结合,既达到练笔的目的,又减缓了大作文训练的难度,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到较好的效果。如何在教学中设置小练笔,又在何处设置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用好小练笔谈谈自己的认识。
1.在文章精彩处练笔
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仿写是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训练学生的写作可以先从仿写开始。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朗读这些经典优美的语段是一种享受,同样,我们可以学习它们的语言表达。比如苏教版三下的《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结构工整,是同学们可以学习模仿的一篇佳作,尤其是课文的第二、三小节,分别围绕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在教学这个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着围绕一个中心句,用上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进行小练笔。
2.在文章留白处练笔
由于作者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和悬念,这就是课文中的“留白”,这些地方留给人以思考和想象。《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时抓住这些别具匠心的“留白处”,创设巧妙的小练笔,让学生对“留白处”进行再创造,相信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课文第十三小节只有一句话:“彭德怀背过脸去”。这句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彭德怀这个时候会想写什么呢?他脸上又会是怎样的表情呢?这些留白处都可以留给学生去尽情的想象发挥。在学生展示了小练笔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既然你们写的这么精彩,作者为什么不像你们一样写出来呢?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练笔,又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作者行文的奥妙。
在这篇课文的第十九小节写道:“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里的省略号也留给学生很多的想象和思考。彭德怀看到斜倒下的大黑骡子,他仿佛看到什么?面对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缓缓地摘下军帽,他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只有抓住这些留白处让学生练笔,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与人物角色进行互换,细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深入、真切地体会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的这份情感。
这样的小练笔不但填补了课文的留白,而且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对其中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受。
3.在文章触情处练笔
我们所学的课文不仅文笔生动,而且立意鲜明,从多方面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更是情感的载体。让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让学生练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我带学生一起学习“母亲挑担图”,锤炼重点词语“翻山越岭”、“年复一年”,让学生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接着带学生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其中重点理解“无数次”,提问学生: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为什么还会这样呢?最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练笔。这样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感悟,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也自然被感染,有所触动,这时让他们练笔,他们会更容易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文章结尾处练笔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教材中很多课文虽已结尾,但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是文已尽而意无穷。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课文结尾,引导学生领悟,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练笔。
蘇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结尾写道“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的走开了。”在教学到这里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这时洪教头心里会怎么想?他会有怎样的神态、举动?别人又会说什么?回去后的洪教头又会有什么变化?
由此可见,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如何让作文内容表达得更丰富。将原文结尾与续写后结尾进行比较,学生还能进一步领悟意犹未尽的结尾方法的妙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手边的文本资源,深入课文,找准切入点,挖掘课文中的练笔之处,巧妙设计,适时适度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在练写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体会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卓红华.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时机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4(26)
[2]孙标双.让课堂练笔成为一道风景[J].小学教学参考,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