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晶 焦亚明
摘要: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因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或学生情感体验不够,出现学生学习吃力或缺乏情感共鸣的现象。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化发展, AR和VR技术日臻成熟,实现了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学习的可能,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增加学生情感学习的收获。
关键词:VR技术 智慧课堂 教学实践 应用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授课方式。而班级授课存在局限是,对于那些相对抽象的概念和脱离学生情感体验的经历,通过传统的讲授来进行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往往是老师课前做足准备,费尽心思地讲了一节课,学生却只是一知半解。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少,对于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只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去了解。所以,每当教授这一类的课文时,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苦恼: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或者说把他们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具体地呈现在他们面前,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和引导他们经历情感体验?
同时,学生学习途径的多样化,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购买线上课程进行一些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对孩子们线上课程的了解,我们发现孩子们所观看的学习视频当中,信息化技术的含量其实比我们传统课堂上的信息化技术含量更高,应用范围更广,运用也更加灵活。正是在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背景下,具有很强模拟现实能力的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技术”)走进了我们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金蝉脱壳过程这一段的写作特点,品味作者的写作技巧,是这课的学习重点。可是,别说蝉脱壳的过程,就是连蝉这种昆虫,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属罕见。虽然夏天都能听到蝉鸣,但是近距离观察过蝉的学生很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利用相关的VR技术专业软件制作了“蝉的介绍”和“金蝉脱壳”这样两段VR演示视频。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先通过VR技术呈现了一只趴在树干上的蝉,引领学生对蝉这种昆虫进行初步了解和认识,并且对蝉的外形和习性等特征,做了简单的介绍。有了这样的认知铺垫,学生关于蝉的学习便不再是“空对空”。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关于蝉的描写时,就显得不是那么吃力了。
紧接着,在学习到课文中描写金蝉脱壳过程的那个需要带领学生着重品读的段落时,老师利用VR动画进行演示:那只趴在树干上的蝉,从“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到“背上裂开一道口子”到“头钻出来了”再到 “用力一抽”抽出蝉尾,直到最后的翅膀一点点地张开。现实中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看出金蝉脱壳的变化,利用VR技术配合着电子课本重点段落的朗读,几分钟之内就将这一变化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了直观的认知体验,学生再结合文本的细致描写,就很容易读出作者这一段描写的精妙之处。所以,对于这一重点段落的教学,在VR技术的辅助之下,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一课时,介绍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方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可能会利用PPT直接呈现,或者用在黑板上手动标识建筑位置的方法来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这两种呈现方式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PPT直接呈现建筑物标识的位置,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辨别不清方向,导致出现认错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情况;老师直接在黑板上手动标识则会因为时间局限和教师板书基本功不够等原因,直接影响学生对天安门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的感知。相比之下,利用VR技术按照课文描写天安门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的顺序,动态展示相关的建筑物,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仅能够让他们准确识别天安门广场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建筑物的建筑特点。正是因为VR技术在动态呈现方面的优势,老师在这节课中对于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方位教学,就轻松達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一课时,雾凇形成的过程是这篇课文教学难点之一。如果教师仅通过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在脑海当中想象雾凇形成的过程。于是,老师便在教学的时候,借助了VR演示动画。VR演示伴随着老师对课文相关段落的朗读,让学生多感官相结合,通过看和听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这样,本课最重要的一个教学难点,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同样在这一课教学当中,VR技术展现出了另一优势,即高度还原。
在VR技术应用于教学之前,老师们会上网找一些flash动画或H5动画,但是上述动画的还原程度相对于VR呈像技术而言比较低,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无论从动画的真实性,还是从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上来看,VR技术相较于之前的一些二维平面演示技术要更胜一筹。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这一课时,虽然学生对于恐龙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对于恐龙的认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本课介绍的每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去了解每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但是由于课文插图的局限性,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内化,并且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让他们在认知上产生较大的差距。通过VR呈像技术将每一种恐龙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搭配课文相关段落的朗读介绍,加上学生对恐龙存在的浓厚兴趣,他们很容易掌握本课每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便顺利地完成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借助于这些VR恐龙形象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介绍顺序复述课文内容。这样既达到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以上是VR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VR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抽象概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缺乏情感体验等问题,从而让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更进一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想要更好地让先进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就要时刻保持着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孙曙辉.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深圳市教育信息中心.智慧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3]杨振峰.聚焦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