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摘要:本文基于通过五个阶段对翻转课堂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经验和学生的基本学情,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总结出符合我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体系。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体系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传统课堂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体,整个学习期间学生被动地接受,再通过练习、作业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巩固;而翻转课堂提倡教学中由学生先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提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到教学目标。从以上的两种教学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和学习过程的生成性,这类课堂模式教学效果也更明显。在翻转课堂已逐渐普及的趋势推动下,作为一名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在学校翻转课堂探究的背景下,通过五个阶段探究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翻转课堂体系。
一、概念初识阶段
对于教师们来说,“翻转课堂”“微课程”这些词汇早已如雷贯耳。但是弄清楚这两种概念,是我们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翻转课堂的理念早在19世纪初已得到应用,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提出了一套教学方法,就是在授课前,教师先发放学习资料供学生们提前学习,课堂时间就实施批判性思考,并通过小组间协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提出,“微课程”是指10分钟内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短,能够对某个问题进行集中说明的小课程。“微课程”具备三大特征:时间短(通常控制在10分钟内);能对一个问题或知识点做直接的说明;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充分理解概念和掌握“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特点之后,结合我校当前校内网络设施落后,以及学生家庭电子设备(电脑、手机、iPad等)拥有情况不统一的现状,我们学校决定先进行“课内翻转”的尝试。课内翻转不是“课下学习,课上练习”的模式,而是把课下的环节放到课内进行,让学生融入在丰富学习资源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个体出发,提高学习效率,既减轻学生课下学习负担,又符合信息我校的实际情况。
二、知识地图绘制阶段
为了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精准、深刻的把握,保证教师在翻转课堂的各个知识点都可以做到准确理解和分析。我们选择运用知识地图,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的考虑:首先,从知识地图本生来讲,知识地图为知识导航系统,包括了各种显性、隐性以及可编码的知识,而且各个知识存储间重要的动态联系也能显现出来。其次,从微课程角度来说,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都充分说明知识地图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可以与其相互呼应。充分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绘制出知识地图,为微课程的制作以及翻转课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里,每一个学科的教师为一个研究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出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包括了初中阶段该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它们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知识网络的地图。
三、微课程制作尝试阶段
微课程录制前的知识点选择和素材的准备,录制中软件的使用、语言的组织,录制后视频的处理,这一列的问题都在出现在我们初次录制微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为老师们请来了专业老师培训,安排一些有基础的教师出去学习,给老师配备了一些录制课程中需要用的工具;教师们课下遇到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并通过教师之家互相帮助,沟通交流经验。这一切的努力深深烙刻在每一个老师的心中。
学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组织微课程制作大赛。全校教师不分年龄,不分级别,全员参与。教师们积极主动参与,精心准备,克服了各种硬件、软件、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完满完成了微课程制作大赛。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在这次大赛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其他老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四、翻转课堂初步探索
一个学期探索结束后,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就进行了一些翻转课堂的尝试。起初,我们对课堂上对一节的部分知识点做成微课然后进行简单的翻转尝试,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视频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与视频相关知识点的练习。我们惊喜地发现视频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大大节约了教师讲解和演示的时间,我们把这些时间用给孩子们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有更多的时间解决重难点问题和个体差异问题。同时我们也向学生的终端设备发送了这些微课素材,学生们可以基于自身的需要观看视频,学生发现了微课的优势,可以反复学习不懂的知识点,若是出现遗漏,他们能借助快进快退功能切换到那个地方后头看。
真正领悟到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信息教学的方法,以及它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后,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也多次尝试在课堂上实施了翻转教学:翻转课堂的一个知识点到翻转多个知识点,翻转课堂中的一项任务可翻转出多项任务,把一项任务分解制作多个微课程进行翻转等。这一阶段我们属于在迷雾中探索道路的阶段,越深入我们就会在此过程中总结出更多的问题。我们努力地学习,不断的互相探索,尝试打造出优质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五、翻转课堂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改进,和本校信息教师的交流沟通,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翻转体系,具体如下:
(一)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优秀的教学导入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授课之初,就要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大致的分析,利用多种对素材进行有效组织,导入精心准备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新知讲授。
新知识的讲授环节,也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尝试以学生为主体,以微课程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手段,探究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课堂体系。
(1)基础任务:教师播放微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教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观看微课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重难点突破:教师根据每节课不同重难点在学生学习后通过不同方式(讲授、演示、讨论学生示范等)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作品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行作品展示以及作品展示的方式(优秀作品展示、学生自主展示、随机作品展示、问题作品展示等)。
评价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评价以及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网络评价、问卷评价等)。
(2)进阶任务:教师播放微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活动组织方式、重难点突破、作品展示以及评价的选择同样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活动内容不同进行选择处理。在进阶任务中,教师更需要充分分析教材考虑分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总结。
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课堂总结(问题练习法、填写评价单法、首尾呼應法、讨论比较法、联络图总结法)等。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