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红
摘 要: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局限在知识层面,更多的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方式。本文将重点分析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为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有力条件。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素养;路径
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主要是包括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多方面内容。为了避免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语文教师就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有效性。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对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路径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语文素养概述
语文素养主要是指语文知识、思想情感与语言累积、思维品质、修养等等多个方面,若是对这些多必备的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所展现出来较为稳定、基本且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与要求的学识、技艺与能力,其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内涵与特征[1]。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现如今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来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更为科学合理,促进学生个人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虽然新课改为整体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一定改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因此,在今后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机会,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一)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本身就相对活跃,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学习知识,无法利用自己的思维来进行思考,进而出现了思维僵化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提升。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及时需要灵活的运用实践活动,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开发。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授完课文内容,并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以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寻找与课堂教学更为贴近,且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活动素材与项目,让实践活动内容更为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例如,教师在讲授完成《敬畏自然》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来对现下自然环境所面对的严峻问题进行思考,借此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从文章内容角度着手,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以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最终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自然”这一主题开展辩论会,由学生来进行组织,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造有力条件。
(二)活化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而学生自身本身就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不能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这也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将学生主体、以生为本原则贯彻到实践活动的始终,保证实践活动与学生之间的适应性[2]。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再进行组内分工,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与特点来进行分工设计,也可以是选择小组负责人,再由小组负责人来进行分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更为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更为灵活。
(三)拓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展时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出师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基本完成讲授内容以后,组织学生在进行朗诵,教师则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来为学生进行配乐,为学生朗诵提供辅助作用。在朗诵完成以后,教师则是可以组织学生对同学的朗诵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讲台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与学习,对于学生语文知识掌握、以及各方面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较为容易出现兴趣缺失的情況,且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难以融入课堂。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今后可以通过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活化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等方式来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语文知识掌握、运用能力,提高个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轩. 在中学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刍议[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3(23):60-61.
[2]谢丽辉, 冷菊芝, 刘群, et al.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