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伟
摘要:之所以能在这个平台上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要感谢滴道区委、区政府、教育局领导对我们首批去大工附校挂职学习团队的信任和培养,在钦佩区委、区政府领导为我区教育事业高瞻远瞩的同时,不能忘记区长不辞辛苦往返鸡西到大连为我们挂职学习做的前期安排,在关心生活的同时,明确指示我们要为滴道区教育的大发展而认真学习;不能忘记区教育局长多次电话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并要求我们做到16个字“真心感知、倾心学习、学以致用、贡献我校”。
关键词:挂职学习;专业成长;反思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前去挂职学习,绝不仅仅是个人教学理念、业务素质的提升,而是肩负着滴道区教育明天的重任,要承担的很多很多……我们这个团队感受到任教以来从来没有的压力,前去学习的每一个成员在压力面前充满信心,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中来,通过多次访谈、座谈、集体备课、教科研交流和几百节的听课、课后的评课,感知到了许许多多,大工附校的升旗、表彰会、入团仪式、团体操等大型活动的开展,感动了我们整个团队,进一步感悟到大工附校“情·知教育”培养自主发展的 “人” 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结束前我们老师在领会 “情知教育、立体结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由宋金秋、王君、刘湘芹、朱庆梅四名老师作了研讨课,受到大工附校教师们的好评。近一个月里我们的朴实、谦虚好学得到大工附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现在我重点谈从大工附校的常规管理中我们应学什么借鉴什么:
一、学校管理中的“一二一”。
“一二一”就是一个理念、两个情知、一个立体结构。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周杰校长提出的“实施情知教育,培养自主发展的人”,该办学理念是对大连教育家冷冉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两个情知是情知德育与情知教学,德育与教学互相渗透。管理中的立体结构体现在精细化上,以教学部门管理为例来看,下设有文科、理科副校长,学年副校长,文科、理科教导处主任、文科、理科教科研主任、年级组、备课组、最终落点各学科教师。
二、教学中的“两条腿走路”让老师获得成功感。
教导处、教科研密切联动就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才能实现省时高效。课前由教导处组织落实,课后由教科研和教导处一起引领、总结、提炼,也就是说把总结、提炼真正落到实处,这让每一名老师在实践中得到快速的成长,从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成就感。
三、教学管理中做到“管”常规,促养成,“理”方向,为高效。
常规管理将小事做实、实事做细,师生共同养成好的习惯。“理”方向就是靠向情知教学。
关注学生自习习惯养成,深入课堂进行学生自习研究,养成预习、复习习惯,总结出“自习研究經验”,并推广到教师与学生的实践当中。这里他们一年到八年最后一节课都为自习课。老师每天利用这节课最后10分钟进行当天的总结,对习惯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做到了跟踪问效。
关注立体课堂的建构。是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动时间的长度与思维空间的广度上,我想这一点我们也做了,但是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上、落实的实效上与他们相比,应有一些差距。
关注师生教与学的情绪。大工附校把精神饱满的教学情绪和学习情绪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们都深信不疑的知道— 好的情绪一定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而我们平时教学对这方面关注度不够,这也是应引起我们思考的地方。
关注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可行性。形成了学校专题式和实时性备课式两种集备形式,明确了组长牵引、课标先行、主备中心、组员协同、讨论定案(定什么,是统一进度,统一学案)、课后追踪六个环节。
(4)关注教案的实效性。通过了解、座谈、观察,他们的教案经历了纸质案、电子案,增补案、学案四个阶段,注重其实效性,根据学科特点在数理化学科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
(5)关注学生作业的布置。关注是否体现精益性、层次性、课内外的衔接性。作业批改的全面性、精细性、方法性。
四、我们老师为之努力的几个方向?
1. 大工附校的“情知教育,立体结构”和我校的“情知教学,三段七步式”不谋而合,我们也做到了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多边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多感官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的自主性。但我们如果在落实上再具体一些,坚持上更加坚定更长久一些,我们的课堂也会做到,教师不是天天、堂堂都作学术权威,而是学习伙伴,是主持人,是放风筝,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合作者。
2.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在大工附校,“附校是我家,我们都爱她”是这所学校员工的共识,他们深深的认识到“每个人都很重要,团队合作更重要”,备课组作为最小的基层团队却发挥了最大的团队效力。我们的学年组,学年备课组都已建立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的发挥同学科团结合作,集体备课也向大工附校那样定期进行,同学年同学科集体备课天天进行,有效开展,相信我们也会做的更好,同时也能体会到滴道学校就是我们幸福成长,施展才华的地方。
3.回归教学的原点。少人机互动,多师生、生生互动,不要虚架子,不耍花腔,我们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都看到了,这所学校的课堂,师生情感的自然流露,阳光并快乐着,学生都有一种获得新知的愉悦感,思维的互相激发,一节课程,两块黑板,师生之间读、讲、练、议、想的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参与就是课堂的全部。
4.大工附校把习惯的养成放在第一位。像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自习、预习、复习、记日记、听课记录等的习惯,在全体师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下,大工附校都已走上正轨。好的习惯的养成并能促成其好的意志品质,最终决定学生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通过对《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篇目熟读成诵,引导学生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在礼貌、礼仪方面确实达到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校训要求,并形成习惯。大工附校深知重要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使学生未来的情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做法可以结合滴道学校-校情-形成我们的特色。
总之大工附校的管理处处体现了“ 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良好好习惯的养成、省时高效的课堂以及各种朴素的做法,在坚持再坚持中让我们叹为观止。
通过此次外出学习,感触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化感触为实施,化压力为动力,让滴道学校真正实行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宝兰. 与青年教师携手走在成长的路上[J]. 教育家,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