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官荣
摘要: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大批开拓创新型人才应运而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思维因素,使其具有独特性、求异性、积极性、变通性等,还要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训练
21世纪新科技及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步伐是一名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的内在要求和时代所需。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为了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为了学生能够成为天之骄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已成为每一位中学教师面临的时代课题。
创新思维的特征有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所“发现”或有所见解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的创新思维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现”或有所见解地设计出新颖独特的高水准的思考问题。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掘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甘落后,竞争向前的决心;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习惯;有强烈的内驱力,形成合理灵活的學习方法;即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一、根据实况摆脱定势,创新设疑提问。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与基础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课堂为载体,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经历”发现创新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从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而是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并将其设计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从某种意义上开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有创新意识,善于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那么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如何来做?将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提问设计,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更有利于活跃思维,培养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时间。通过实践来创设思维情境,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讲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当时的情形,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活灵活现地再现当时的情景。朗读或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失,好在什么地方,不足之处又在那里,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轻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情况下,较圆满地去完成教学目标。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
实际上,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要我们去开拓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要我们重视对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聚合思维、灵感思维等这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与其他思维相比,发散思维与创造力的联系更为紧密。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要求打破常规,勇于质疑,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进思维活跃,不僵化。
首先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特性。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依据以课本和教师的讲课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中多是主观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大胆创新,不必特别地追求答案的一致性。其次改变学生“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思维求异性。求异性要求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课堂上多讨论,讨论的答案尽管不一致,但反复推敲、仔细分析比较,最终的认识会趋于一致,而并不是教师直接“奉送”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再次要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思维的积极性。语文很多问题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完整的,对学生回答内容正确的部分要及时给予肯定,而不完整的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补充,有些学生的回答表面上看似荒唐,不易被大家理解,但仔细推敲却未尝不可,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给予肯定,有利于引发思考并激活思维。
四、突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思考能力的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于一般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在讲到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拿现代诗人李广田的《乡愁》来进行比较,并精心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它们各有什么特色”,“这两首诗你更喜欢那一首?说出你的理由”。尽力使学生克服思维惯性,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想象不断丰富。
五、攻克“思维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大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活动的凭借,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运用教材引发学生展开想象。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为此,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对某些课文进行改写,如学《沁园春·长沙》后,可以让学生将其改写为抒情散文,在改写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在改写时,学生必须先充分理解课文,然后才能根据文中的信息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拓展,于是新的东西就在学生的大脑中应运而生了。
时代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益加重要,引导学生开发创新能力,不仅要为其后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打破应试教育的局限,为造就大批开拓创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韩忠山.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周刊,2019(25):73.
[2]白江萍.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整理和反思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