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琼
【摘要】 核心素养是一种得到世界范围内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教学理念,我国高中教育在结合该理念后,可以更加畅通地开展素质教育,这也使得核心素养理念在我国教育界的应用愈加广泛。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视文字理解与运用、情感代入与价值观培养的人文类学科,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样围绕语言能力与情感意识展开,由于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古诗文时表现出这两方面能力的生疏,语文教师应在古诗文教学中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本文正是对此展开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中教育 语文教学 古诗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22-01
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按时代划分可分为现代文与古诗文,其中古诗文特指于中国古代社会诞生的诗歌与散文,这类课文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从文体、文风到情感内涵均与现代文相差极大。由于古汉语的使用习惯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区别,加之古诗文通常蕴含深厚的意境,惯于使用现代汉语的高中生常会感到古诗文晦涩难懂,在学习中难以提起兴致。此时,高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核心素养的四大方向,融入“形”、“意”、“人”、“文”四点要素,创新古诗文教学方式,以赢得高中生的肯定与热爱。
一、以“形”探“意”,实现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侧重点在阅读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表意与深层情感是教学目标,而带领学生解决字词解释与句式判定问题、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常识则是教学方法。对于古诗文学习来说,从词义把握到情感理解是一个难度递进的过程,学生只有扎实地掌握这一过程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其在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方面才能取得实际进展。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之前,语文教师应事先做好铺垫工作,即通过条理清楚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古诗文字句的能力,将文字从表形向深意的转化规律表述明白,做到以“形”探“意”。
例如,在《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的讲解中,语文教师在解释“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这一句原文时,应将其中常见的字与不常见的字区分开,让学生掌握辨析字义的技巧,而非简单地记忆该句的现代汉语解释。其中,“渗漉”与“雨泽”二词均由两个含义相近的字拼合成,“渗”与“漉”都有“透过、漏下”的含义,而“雨”与“泽”都有“雨水”的含义,语文教师可让学生重点关注这一古代汉语的常用手法。此外,语文教师可就“泽”之一字做单独教学,向学生提问:“‘泽被后世’中的‘泽’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了解常见字“泽”的另一个含义,即恩惠。随后,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泽”的两种含义有什么内在联系,是否因为在古代中国雨水被视作上苍对农人的恩惠,这一字才有了引申义。通过此种方式的教学,语文教师可带领高中生逐渐积累出丰厚的汉语言分析经验,助其掌握语言的运用与构建规律。
二、以“意”入“形”,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社会的模式与人民生活状态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变革,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各朝各代的专属特点,高中生的古诗文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其在思维层面进行古今交流的过程。
在古詩文教学中,“主题”、“体裁”与“文风”等是主流的几种划分古诗文类别的标准,在以“主题”为划分标准时,同一主题下的古诗文有许多是表达同一种情感的,如怀古类常表达作者个人的不得志,而送别类常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或对未来的向往。因此,语文教师可安排不同的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让高中生先对某一类别古诗文的情感表达方向有所把握,然后再去分析诗文中具体的语言,做到以“意”入“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类古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在一个特殊的范围内与古诗文作者进行思维交流。
三、以“文”感“人”,实现审美的借鉴与创造
优秀的古诗文流传千年之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中丰厚的人文情感引发了后人的共鸣,无数为之感动的读者自发地为保存诗稿做着努力,现今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古诗文都是因此才得以与高中生见面。因此,古诗文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语言解释与原文背诵,语文教师应让高中生感受到古代汉语的魅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借鉴与创造能力。
四、以“人”呼“文”,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古诗文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由于高中生的情感价值观已经觉醒,高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必然要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结合起来,以此来鼓励高中生主动了解古诗文相关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以“人”呼“文”。如在《登岳阳楼》、《赤壁赋》与《滕王阁序》这类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采用实景与诗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古诗文的学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又接着由于对祖国怀有热爱而钟情于古诗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新时代高中教师需要着重把握的教学理念,语文核心素养揭示了提升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向,是语文教师解决古诗文教学困境的重要参考。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把握“形”、“意”、“人”、“文”四点要素的结合方式,做到“形”“意”兼顾,“人”“文”共存,即可达成素质教育标准,改变“重背诵,轻理解”的古诗文教学现状。
[ 参 考 文 献 ]
[1]石惠珊.指向核心素养涵育的古诗教学策略的转变——以人教版《语文》必修3《秋兴八首(其一)》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28):36-38.
[2]李用贤.高中阶段古诗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J].学语文,2018(04):22-23.
[3]罗益.比较阅读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