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探究

2019-09-10 04:34代薇涂丹霞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建设

代薇 涂丹霞

摘 要: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师范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加强课程建设及管理是合办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也是合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教育环境现代化。在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下,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应坚持几项基本原则:核心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特色化原则、校本化原则。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应包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三大领域课程。

关键词: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4-0056-03

一、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背景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社会服务,以师范大学的责任和担当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为了强化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和持续化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部,坚持“资源共享,深化改革,服务社会,合作共赢”的理念,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是指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名义对外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合办学校在协议期内统一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或“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为名,由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统一管理。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师范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

截止到2018年底,华中师范大学与各地已签署合作办学协议60多份,已开学的合办学校学校有36所。合作区域分布于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惠州、汕头、汕尾、珠海等地,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地,以及贵州、云南、海南、福建、河南、湖南、江西、四川、陕西、湖北等省份。华中师范大学所在地——湖北省的武汉、十堰、鄂州、随州、恩施、荆州、荆门、黄冈、宜昌、襄阳等市也都有合办学校。合作办学工作不仅有效地将华中师范大学优良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合办学校发展的动力,还促进了合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合办学校的知名度及学校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合办学校在各合作办学区域内基础教育方面的影响力。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1]为了保证合办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合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为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和支持,本文在对过去五年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标准。

二、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及2014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精神都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2]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华中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工作。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整体建构合办学校课程体系,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于合办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研学旅行教育实践中,合办学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合办学校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强化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

(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教育环境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重视教育环境现代化建设,科学、系统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加快课程建设,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价值取向,提出建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的办学体制,需要社区、家长和学生的参与。[3]基于此,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平台要求各合办学校结合不同地域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七大资源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

三、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01年,国务院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順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加强学科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教育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为满足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重视课程建设。2011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英语、日语、俄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初中科学、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9门课程标准。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始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在当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课程设置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实施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落实实验课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建设方案

1.课程建设基本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基本原则包括核心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特色化原则、校本化原则。

第一,核心性原则。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发展素质教育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现代化,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核心,以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课程体系。

第二,全面性原则。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体育资源、国防资源和各类智力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合办学校按照国家课程体系构建阶段学习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选修课程,基础、拓展课程,学科综合课程,发展学生全面素养。

第三,特色化原则。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办出特色。[4]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必须加强对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理念的学习,将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与当地实际情况深度融合,并将华中师范大学“三博”文化课程作为学校必须开设的校本课程之一;加强培养创新能力课程的开发,通过整合的方式,将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等新科技的体验与学生学习结合,科学地应用于课程开发;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合理开发和实施场馆课程、场所课程、场景课程,推进现代化教育装备和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特色化的学习空间和丰富学习资源。

第四,校本化原则。华中师范大学要求合办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要求,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学校培养目标,通过校本开发、校本教研、校本实施,实现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体系,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课程建设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课程建设结构应包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及发展性课程三大领域课程。(1)基础性课程。合办学校的基础性课程是必修课程,以国家课程的内容为主,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来实现国家课程目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基础学力的提升。[5](2)拓展性课程。合办学校的拓展性课程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国家课程基础学科为主线,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注重学生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3)发展性课程。合办学校的发展性课程是选修课程,内容既有符合学习者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又有着力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现童心课程的特色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以实现学生在综合素养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联系,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代薇  涂丹霞,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工作与合作发展办公室,武汉430079)

参考文献:

[1] 胡定荣.当前中小学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八大问题与改进建议[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1):6-10.

[2] 周子,杨开山.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4):5-6.

[3] 李煜晖.北京师大二附中文科實验班的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教师,2016(22):75-79.

[4] 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取向与实做[J].课程·教材·教法,2004(5):19-24.

[5] 汤卫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设置——清华附小“1+X课程”设置特点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8):33-35.

(责任编辑:夏豪杰)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