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丽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积淀,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尤其是对礼学的传承与发扬底蕴深厚。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推行文明礼貌养成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传统礼仪文化出发,深入探索传统礼仪文化对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的意义,并通过深入的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礼貌用语习惯,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文化;礼貌用语;良好习惯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多元文化体系也逐步形成,各种复杂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在丰富文化氛围的同时,也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影响,文明礼貌用语逐步被“个性化”的交际用语所取代,不仅偏离了传统礼仪的规范,甚至缺失了基本的尊重与平等,这些不良文化的渗透,使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受到严重的影响,加强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礼貌用语习惯已刻不容缓。
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影响
1.传导传统礼仪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尤其是礼仪文化更是其精髓所在。利用传统礼仪智慧的传导,让小学生了解深厚的礼仪文化底蕴,从先贤的做人、处事中感悟真谛,理解传统礼仪对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传统礼仪思想,为学生的行为与礼貌养成提供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在我国的经典国学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都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从古人的礼仪智慧中提取重要的文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礼仪智慧。
2.发掘学生潜在品质
古从云:“给学礼,无以立。”在当今的复杂文化的影响下,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利用传统文化来唤醒人的真、善、美,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礼仪文化所彰显的生活价值,并积极从中领悟与感知,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学生的德育与品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而传统礼仪教育就是提升学生品质的开端,通过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使学形成文明礼貌交流的意识,从而带动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内在品质。
3.指导文明礼貌行为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任何外界因素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加之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度缺乏,更需要帮助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礼貌用语就是走向文明习惯的第一步,传统文化对文明礼貌作出了众多的论述。如《论语》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都讲到了做人的道理。再如《弟子规》中说到“余力学文”,就是要利用传统礼仪文化指导实际行为,以求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提供文明礼貌的依据,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生礼貌用语习惯培养策略
1.善用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理念
古人有云:“增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从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的交往中,文明礼貌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当前社会正处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如果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提升文明礼貌意识,必然会对学生的今后成长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明礼貌教育中,要利用传统文化的理念进行文明礼貌渗透,创设良好的培养环境,使小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其中,并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行动。例如,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广泛引导学生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尤其是日常最常用的“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改变部分小学生说话随意的习惯。并且要将教育进行拓展,不仅在校园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要向家庭进行延伸,尤其是对家庭成员、长辈等,不能直呼其名。在日常的同学、家庭、社会交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利用文明礼貌用语,以获得别人的接纳与认可。如“早上好”“麻烦您”“谢谢”等,并利用有效的契机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增强氛围渲染,创设文明礼貌环境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的场所,要实现对学生文明礼貌潜移默化的感染,就必须要借助氛围的全面营造,让学生时刻处于文明礼貌的大环境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平常的交往中引起重视,进而促进学生文明礼貌用语习惯的形成。首先,要增强文明礼貌文化的渲染。文明礼貌形式看似简单,但要养成持久的习惯却并非易事,必須要进行耳闻目染。例如,让学校的教室、过道、活动场所,张贴具有特色的宣传画、宣传标语,设置班级文明礼貌的主题墙,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明礼貌用语或交流方法。其次,要增强文明礼貌活动的渲染。活动是小学生重要的放松方式,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关于文明礼貌的小游戏、小比赛、小故事等,在学生当中进行传递与分享,增强文明礼貌的存在感与融入感。也可通过班级或学校开展的文明礼貌主题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素养,并积极树立文明礼貌标兵,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带动学生参与,争做文明礼貌标兵,打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3.注重行为渗透,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简单的理念传导,而是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渗透与运用的,小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模仿与学习能力,但在主动运用与行为拓展上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巩固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习惯,就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实践运用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形成长期的自然习惯。例如,从一个简单的“敲门”习惯就能够进行拓展教育,少数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由于对于传统礼仪文化感悟不深、理解不透,当在进入办公室、教室时比较随意,稍好一点的能够喊一声“报告”便自行进入。针对小这生这样的表现,教师可以立足此问题,向学生传导“敲门”的礼仪文化,如轻敲三下,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并首先要进行问好,离开后要说“再见”等,并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在日常的行为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进行强调与纠正,让学生形成定式与习惯。同时,还可以建立文明礼貌行为标准和量化制度,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的监督促进中,更好的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与参与度,真正达到知行合一,行为渗透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必须弘扬与传承的经典文化,在小学生中开展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能够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孙运超.小学礼仪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李乃让,张晓君.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习惯[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