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清
摘 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何在小学落实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工作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不断的学习中总结了“三利用”和“三重视”的教育方法,以期能为广大小学品德教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品德教育;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教育环境
小学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爱心和诚心,就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糅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控制情绪、积极乐观、人际和谐、勇于挑战、有所追求。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在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依笔者经验所得可归结为“三利用”和“三重视”。
一、利用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利用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结合学科中的育人因素,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比如:语文、数学、品德等各科教学都能渗透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创新能力。品德与生活课中有大量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如《夏天的小虫》一课,通过让学生捕捉昆虫,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我的一家》一课,由学生自己搜集家庭生活照片来唤起对现实生活的甜蜜回忆,启发学生从平时细微、点滴的生活故事中体会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他们需要关爱》一课,让学生扮演残疾人,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便,通过这种“换位体验”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及对生命的尊重。除此之外,还有像辩论会、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形式都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好途径。
二、利用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的锻炼作用
利用班队会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有人说:“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磨难这所学校里历练出来的孩子,能够深刻懂得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班干部轮换制可以让每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能昂首挺胸地面对人生,又能够让每个学生受到挫折时,能上能下,改变学生那种“唯我独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好少年。
三、利用良好环境的熏陶作用
利用良好环境的熏陶作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所谓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小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窄,每天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健康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这所学校里要改变那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学校环境和教室环境应布置得高雅,努力营造一种催人向上的氛围。这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中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不断由自我矛盾到自我否定再到自我转化。如《眼睛对耳朵的诉说》一课中,教师除了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外,还要采用“开设医院小门诊”“我来当医生”这些形式来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采用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去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四、重视自我反省,完善人格教育
重视自我反省,完善人格教育。一个人从诞生后就不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由于学生不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及重要性,做事总是任性而为,稍不注意就会走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人生往往会经历许多成功和失败,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反省的宝贵财富。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它能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人在不经意的小事中进行反省,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不断完善。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因为道理并不像数学题通过相关的公式就可以解答出来,尤其现在存在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冲突的地方。真正把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努力的过程。圈点《品德与生活》这个新教材,我们发现,书中让学生回答“对”与“错”的地方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多了;教给学生大量的事例少了,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多了。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劳动
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完善人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劳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学生终要独立地面对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教师不要仅依靠书本中的讲述,而要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师可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小区里的老伯经常帮忙照顾父母是双职工的小孩,帮人代管、代看物品;父母用勤劳的双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撑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在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可与小区居委会合作,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开展卫生、帮教、助残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六、重视存在人格障碍问题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训练
对存在人格障碍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培养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其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性格,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说:“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人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极为重要。其实,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如说服教育法、情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意志磨练法等。但如何将这些途径和方法真正作用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实践中,则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