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重构:从“学”的视角“构解”学生学数学

2019-09-10 07:22卓元刘仕敏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锐角三角钝角锐角

卓元 刘仕敏

《三角形分类》(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82~83页)是继“认识三角形”后,对三角形认识的再提高。以前学生学习过对“角”进行分类,对三角形分类应该用什么样标准呢?“角”的分类是按角张开度数大小为依据,如果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话,该怎么分,又分成几类呢?研判教材内容,通过分析而知: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制作的三角形各有不同的形状,据不同形状的特点分析出相同点,从而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标准;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把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通过探索三角形分类标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对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整理、归类及推理的能力,使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其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出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标准,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呢?期待着——

一、场景引入,事物分类有标准

播放视频短片:

1.课间活动后学生迅速回教室的场景

山区一所村小有6个班级也是6个年级,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上課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上课。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场景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陆续进入会场,一位代表走到“江苏代表团”前,然后按顺序坐下,一位代表走到“河南代表团”前,然后按顺序坐下。有三位代表一起走进会场,却分别走向不同的代表团座位。

3.播放不同形状三角形进教室的场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在操场上做活动(教学楼内有标有锐角三角形的教室、标有直角三角形的教室和标有钝角三角形的教室),突然铃声响起开始进教室,三角形们不知道进哪个教室,互相碰撞,推挤,拥搡……

师:为什么学生能迅速进教室上课?代表们能有序走向不同代表团?而三角形却不能迅速回到教室上课呢?

生A:因为三角形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三角形,所以不知道去哪个教室上课。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标准,让这些三角形能迅速回到教室上课。

(板书课题:三角形分类)

【设计说明】通过熟悉的场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由现实生活中的分类抽象成数学中的分类,逐步地由数学式生活走向数学学习。上课铃响同学们能迅速回到教室上课,是因为知道自己是几年级的学生,这是按年级进行分类的;代表们有序进入会场就座,因为代表团是按不同省份分类的。而三角形不能很快进入自己教室,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三角形,所以顺势引出如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分类标准。学生在这种积极思维及好奇心的驱动下,探究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二、教学新知,探究分类标准

1.复习“角的分类”,为三角形按“角”分类做铺垫

师:今天重温一下以前学习过的“角的分类”。(出示图1)

老师指图形,同学们说连什么角,开始抢答——

生:(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角的分类知识掌握的十分棒!角的分类是以角的度数为标准,三角形有三个内角,如果按“角”来分,将怎样分呢?

【设计说明】学习“认识三角形”后,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并且清晰地知道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对角的分类进行复习,就是要引出今天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是按“角”来分的。对角能正确地分类,抓住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相信学生一定能学得更好。

2.操作感知中探究三角形分类标准

师:请同学们拿出纸张,和老师一起制作三角形,记住制作的三角形,在形状上应有所区别。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生:(和老师一起制作三角形)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一起制作三角形的活动体验,观察三角形的形状有所区别,应该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在制作的时候思考,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会不会是今天要探究的三角形分类的类别,在制作当中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去制作。

师:现在每个组长把制作的三角形交给老师使用。

生:(分别把三角形交给老师)

师:这8位组长交来了几十个三角形,老师想按角进行分类,怎样分呢?在小组里讨论。

生:(分别在组里讨论)

【设计说明】学生在制作三角形过程中,潜意识里对三角形可能做了分类,但按角进行分类在学生面前是一个谜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角的分类上去,演绎三角形按角分类,会分成几类?

师:角可以分成五类,三角形会不会也分成五类呢?思考一下。

生B:不会分成五类的。我在心里想了一下,任何三角形当中,都不会出现平角与周角。我们刚刚学过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而平角是180°,周角是360°,怎么也不会是三角形的内角。我想三角形按角分类只能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师:我们来验证他的想法,看看是不是分三类,并且研究按角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板书: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老师从这堆三角形中随意拿出一个(举起),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生:锐角,锐角,锐角。

师:几个锐角?

生:三个锐角。

师:老师再找出一个和他相仿的三角形(举起),它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生:锐角,锐角,锐角。

师:老师在找一个和他相仿的三角形看看(举起),还能都是锐角吗?

生:还都是锐角。

师:我们把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称为——

生:锐角三角形。

师: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只要看它三个内角——

生:是不是都是锐角。

(生说师板书:3个锐角)

师:现在把你们制作的三角形中,是锐角三角形的挑出来放在一边。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

【设计说明】通过对同等形状三角形的对比与分析,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此时,在制作三角形时候产生的谜团得到初步释疑。

师:现在老师从这堆三角形中,再找出另一种形状的三角形(举起),看看它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生:锐角,锐角,直角。

师:三个角都为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这里有2个锐角,一个直角。把它和锐角三角形对比一下(拿一个锐角三角形与这个三角形放一起),这明显有区别的,这样三角形称为什么三角形呢?

生:直角三角形。

师:直角三角形,我们在来找找看,还有没有和这同等形状三角形。这里一个(举起)——

生:直角三角形。

师:和锐角三角形比,它明显特征是?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

(生说师板书:1个直角,2个锐角)

师:把你们制作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挑出来放在一边。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1个角是直角,另外2个角是锐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

【设计说明】成功探究锐角三角形的经验,对探究出直角三角形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很快归纳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就看它的内角中有没有一个直角。此时,学生对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的思维中

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了。

师:锐角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那么直角三角形中是不是,有两个或者三个角是直角的呢?

生:不会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个直角是180°,3个直角是270°,它们根本构成不了三角形。

师:余下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小组里研究。

(学生在小组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剩下的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因为,按照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想法,它有1个钝角,2个锐角,所以,我判断它们是钝角三角形。

师:还有没有其他三角形呢?

生:没有了。

(师板书:1个钝角,2个锐角)

师: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钝角三角形,怎么办?

生:看它内角里有没有钝角。

【设计说明】判断钝角三角形的标准由学生自己探究得出,这时候学生心里的谜团全部得以解开。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可以分成3类,并且分类的标准都清晰明确了。

师:老师这里有个疑问,如果我对三角形中的角,判断不准是什么角,也就无法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了,怎么办?

生:可以找出最大的角测量一下,就好判断了。

师:这个方法好,老师欣赏。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我们探究出来了,视频里的三角形们知道自己是什么三角形了,现在他们可以轻松地进教室了。

(播放视频:三角形们分别汇聚在一起后站成三排,慢慢地变成了韦恩图。如图2)

三、回归课本,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2页看看,然后完成课本83页练一练。

生: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课本83页练习内容。)

四、总结内容,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共同完成了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并且探究出分类的标准。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可以吗?如何分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研究探讨。

【设计说明】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三条边,既然能根据“角”来分类,以此类推也能按“边”来分类。教学至此,也许学生沉浸在按“角”的分类当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领,学生再次产生疑问,如果按边进行分类,会是什么边三角形呢?猜想学生会按探索按“角”分类的策略去探索按“边”进行分类。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3个锐角直角三角形: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1个钝角,2个锐角

六、教后思考

《全日制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对《三角形分类》的教学,笔者直接抛开书本上例题,师生一起制作三角形,在整个的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反复进行,使学生身心都处在数学的探究活动中。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本次教学虽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状态的最高层次,但它给笔者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数学应在“做”中学,在经历与体验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再学习与再提升,在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中就会逐渐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对促进前三个“基”的发展是有力的推手。教材只是学习的桥梁,创新教材就是搭建更好的桥梁,根据学生的生活与体验动手开发要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能引入生活进行观察的替代性经验,让学生在观察、模仿、想象这些替代性经验中获得类似于身临其境的、实实在在的经历和体验,促进学生获得广泛的、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猜你喜欢
锐角三角钝角锐角
《锐角三角函数》拓展精练
锐角寻亲记
在“拼”中解决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三)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一)
一群人的狂欢
与两个正切、余切恒等式相关的锐角三角形等效条件及其应用
画角数角收获大
哆啦A梦的百宝袋
最大的锐角是多少度?